2006年08月04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答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17:37: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A、B、C所述。
考点:来源:考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对于C选项,因为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更多的是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是局限于经济效益。
考点:来源:www.examda.com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1.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2.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第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服务性设施的提供,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产品流通、市场营销和工业的专门化程度方面。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2: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产业经济结构
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第一类产业:人类的生产生活直接与大自然结合的,农、林、牧、渔、采矿业。
第二类产业:运用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以工业制造业为主。
第三类产业:服务流通部门。
2.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
(1)农业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2)从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3)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第4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4: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有一定的规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发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化,社会结构城市化,文化结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城市化。
第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后工业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能表现出的两种过程之一。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中国21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而A、C、D三个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第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
国家总是以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种行为加以规范,并且因这些法律、规范文件规范的不同内容和效力形成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一般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
城市规划横向法律体系包括城市规划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及技术条例。主干法、从属法及专项法构成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体系。
城市规划纵向法律体系包括由国家级与地方级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其构成与国家的政府行政级别构成相吻合。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D项是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容的一个方面。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21:用地划分标准;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第9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C、D均属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B项才是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任务。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2: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国安排。城市规划要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第1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质的自然堆积情况产生的地基承载力的差异,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特殊的地质现象对城市用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如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冲沟使用地支离破碎,尤其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给工程建设带来困难。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1:工程地质条件;
土质与地基承能力
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

相关文章


2006年08月04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试卷
城市规划实务--答题方法、步骤
[深圳市]06城市规划师考试准考证10.1-10.22日网上打印
关于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4
2006年08月04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答案
城市规划师:规划实务辅导(三)
城市规划原理的详细复习要点第六章
关于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2
[广西]06城市规划师考试准考证9.30日起网上打印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