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上海-香港-台北精算研讨会综述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05 16:02: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王晓群 上海财经大学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即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为增进两岸三地精算界人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上海市保险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协办的上海-香港-台北精算研讨会于2001年9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保监办领导、上海市保险学会负责人、三地的精算界人士以及特邀嘉宾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三地代表在会上共交流了27篇论文,并就精算教育、精算实务和学术研究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以下仅就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进行综述,详细资料可以参考主办单位编印的会议文集。
1. 三地寿险业的近况分析
近几年来,三地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并分别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台湾精算代表团负责人罗文浩先生介绍了台湾寿险业的近况,指出在台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失业率增加、股票指数下滑的不良经济背景下,台湾寿险业保费收入近两年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1999年为14%,2000年为12%,这是业界努力克服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当前台湾寿险业还要面临一些变数,主要包括:一是2001年9月1日生效的《金融控股法》,打破了银行、保险及证券公司之间的藩篱,金融服务业加速整合. 二是2001年7月通过的《保险法修正案》,规定了新的偿付能力评估标准,出台了委任精算师制度,投资法令松绑,投资型产品的法源也已得到确立;三是持续的低利率环境,过去五年保险公司一般采用6%-8%的预定利率,而最近两年市场利率从6%降至4%,持续的低利率水准将对寿险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四是税率的改变,保费税率从1999年7月1日起自5%降至2%,并将于2003年7月1日起再次下降至0%。
香港精算代表团负责人陈建忠先生根据英国保诚人寿香港分公司精算部主任Lilian Ng小姐的报告,介绍并分析了香港寿险业的现状:在市场成长方面,个人寿险保费收入经过持续五年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后,2000年的增幅回落至5%,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低速度增长趋势将继续得以维持;在营销渠道方面,自2000年初推出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推出以后,到2001年4月,登记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已经减少了20%左右,估计2001年年底在岗的保险代理人数量仅有25000人,与此相对照的是,银行保险这一新的分销渠道正在迅速崛起,2001年第一季度其保费收入比上年同比增长200%以上;在产品结构方面,趸缴型产品保费收入增长很快,过去五年平均年增27%,而2000年的增幅高达48%,同时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也增长很快,1999年、2000年和2001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5%、26%和28%,强积金的出台也提高了投资型产品的认同度。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干预还是比较少,监管重点放在偿付能力监管、消费者利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辅导上。
上海代表Peter Duffett先生以资深精算师的眼光从十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上海保险市场的发展,包括监管结构和运行、精算师地位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投资渠道的拓宽、预定利率的调整、中介机构的设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健康保险的发展、行业协会的发展、新公司的进入以及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变化趋势等。
上海代表于晓东先生着重分析了上海投资型个人寿险市场的发展状况,据悉2001年上半年,上海寿险市场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等投资型产品保费收入为135.43亿元,占同期寿险保费收入的21.05%,目前平安、太平洋、友邦、中宏、金盛在上海的投资型产品新业务保费收入占个人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70%。虽然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仍然主要依赖代理人销售,但随着银行保险、保险经纪等渠道的出现,投资型产品的营销也率先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于投资型产品的未来发展来说,资金运用和信息披露是最受关注的两大问题,中国保监会已经初步制定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方案,有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该方案意在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并加强原有的储蓄、债券及证券投资基金三个渠道。为了规范对投资型产品的管理,中国保监会已经出台了《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投资连结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定期报告制度。
2. 三地精算职业的发展回顾
香港代表陈建忠先生回顾了香港精算学会自1968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该协会已经于1999年成为国际精算学会的成员,协会会员人数从1993年的184人增加至2000年的403人,其中包括166位会员精算师和107位准精算师,249人在保险公司工作,93人在咨询公司工作,还有61人在其他行业工作。协会已经制订颁布了职业准则1号和职业准则2号,前者主要规定了委任精算师、处于保险公司领导位置的精算师、外部咨询或评估行业的精算师的职业准则,后者则规定了有关职业退休养老计划的精算报告和职业证书的操作规范。香港精算师协会除了加紧制订有关具体的精算实务准则外,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仅在2001年就已经先后举办了“走向全球化——东亚精算研讨会”和第一届委任精算师研讨会,并将承办国际精算学会的年会。陈先生还表示,香港精算学会将更加投入地支持中国大陆精算职业的发展。
根据台湾代表吴明祥先生的介绍,台湾精算学会成立于1969年6月,目前其寿险精算已逐渐接近成熟阶段。但产险精算仍属于刚萌芽的时期。因为在前二十年中,台湾“财政部”仅规定了寿险公司在费率厘定以及准备金提取时必须经过“财政部”认可的精算人员签发,对于产险业却没有严格要求,加上过去产险产品都是由产险公会负责统一设计,造成各公司长久以来不重视产险精算人才的培养。直到1998年6月,台湾“财政部”才要求各产险公司开始培养自己公司的精算师,并规定各公司必须在2001年6月底前至少培养出助理精算人员(准精算师),2004年6月底以前则要培养出“正精算师”,否则不准该公司送审新产品。吴先生认为,随着台湾产险费率自由化的推进,产险精算师的重要性将显得更加重要,可以发挥的空间也会更加扩大。
上海代表尚汉冀教授用三句话概括了上海精算职业的发展,即“起步很晚、发展较快、任重道远”。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里,上海精算职业在保险业崛起的大背景下快速成长,1993年以前,上海市各保险公司没有一个精算专业人员,而目前上海市各金融保险机构精算专业人员和有精算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或其他人员已经有约100人,其中来自国外、香港和台湾的有10多人,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FSA 或FIA。1998年5月22日,上海市保险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三年多来,该委员会单独或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了10多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邀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南非等国和国内的专家作报告。在英国鹰星保险公司和瑞士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的资助下,该委员会颁发了1999年上海市鹰星精算科学奖和2000年上海市苏黎世精算科学奖。此外,由上海财经大学主编的《精算通讯》已经成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会刊,在国内精算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精算职业在新世纪初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二是努力为现有的精算专业人员创造条件,给他们以更多的提高和发展的机会;三是将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开展脚踏实地的研究工作。
香港代表刘淑艳女士介绍了北美精算学会新近推出的精算职业后续发展计划,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由研讨会、会议、考试、课程构成的正规职业发展项目;在某个特定实务领域的深入研究项目;对项目的研究目标、应用范围、结果与结论的公开演示。北美精算学会目前规定的最低学分是50分,其中35分可以来源于研讨会、会议、考试、听课,15分来源于实务研究项目的完成和交流,具体的规定可以参见北美精算学会网站。
香港代表李安达先生基于自己在保险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现时精算师的角色。他认为保险公司内精算师扮演的角色是,在出售保单前,要负责或参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利润水平分析、定价以及再保险安排,在推出产品后,精算师应负责或参与提取准备金、盈利分析、拟定资产负债模型、企业财务分析、偿付能力测试以及业务规划。而在咨询公司,精算师应对更广泛的领域提供专业意见,主要包括:策略性的变化、优化流程、兼并收购、退休金债务评估、准备金充足率的独立精算评估、财务汇报工作、产品设计与定价以及研究开发精算软件。李先生认为精算师可以在以下领域与会计师经常合作:寿险或非寿险公司的财务汇报、退休计划的负债评估、收购兼并过程中对保险公司估值和退休金债务估值。

相关文章


2002年度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准备工作会议召开
2002年精算工作委员会近期工作动态
2001’上海-香港-台北精算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中国精算师年会会议纪要
关于2006年秋季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公告
精算师辅导:关于备考精算师的流程
中国精算师考试指定教材和辅导丛书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