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医外科辅导:肛痈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1:08:12 11:48:1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肛痈是因过食肥甘、辛辣,湿热下注,或湿痰凝结,邪毒留阻于肛管直肠周围,气血瘀滞,热毒化腐成脓,形成痈肿。
《灵枢·痈疽》云:“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外科精要》首次将本病命名为痈:“谷道前后生痈,谓之悬痈。”
肛痈是因过食肥甘、辛辣,湿热下注,或湿痰凝结,邪毒留阻于肛管直肠周围,气血瘀滞,热毒化腐成脓,形成痈肿。以发热恶寒,肛门部红肿、灼热、疼痛,化脓溃后易成肛瘘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诊断依据]
1.肛门局部红、肿、热、痛,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可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口干等全身症状。
2.随肛痈发生的具体部位不同,其表现为:
(1)肛门皮下脓肿:肛门疼痛,开始为持续性疼痛,继后呈跳痛性质,咳嗽、行走、排便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见肛门周围出现红肿突起,并有触痛。如已成脓,按之有波动感,全身症状轻。
(2)坐骨直肠窝脓肿:开始只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肛门有灼热或跳痛。指诊患侧坐骨直肠窝可摸到有触痛的隆起。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初起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倦怠不适等症状。然后,感觉直肠部沉重,常想排便,排便时肛门不适和酸痛,有时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指诊患侧直肠壁处可摸到隆起肿块,并有压痛及波动感。
(4)直肠粘膜下脓肿:初起常有直肠部沉重或饱满感,继则出现钝性酸痛或跳痛,大便时症状加重,发热,头痛,全身乏力。指诊在直肠壁上可触及一卵圆形波动包块,
(5)直肠后间隙脓肿:初起恶寒发热,直肠及肛门区沉重感,骶尾部出现钝性疼痛并沿肢体向下放射。指诊直肠后方可触及硬性包块,或有波动。
3.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1.臀痈:可发生于肛门周围之臀部皮下,脓肿浅在而病变范围广泛,皮肤增厚变硬,溃后流脓。
2.坐板疮:可发于尾骨及肛周皮下,局部红肿热痛,根浅,脓出即愈,或此愈彼起。
3.骶骨前畸胎瘤:有时与直肠后脓肿相似,多为先天性,指诊直肠后肿块光滑,无明显压痛,有囊性感,X线检查可见骶骨前肿物将直肠推向前方,可有散在钙化阴影。
4.锁肛痔:非急起,肿块坚硬固着,表面溃烂,凹凸不平,表面常有脓血分泌物,恶臭污秽。
5.息肉痔、悬珠痔:非急起,肛门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无恶寒发热等症。
[辨证论治]
1.肛门热毒证:肛门局部红肿热痛,坐卧不宁,受压或咳嗽时疼痛加重,伴恶寒,发热,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数。清热解毒散痈。
2.肛门湿热证:局部红肿疼痛,肛门坠胀,身重倦怠,口腻不欲食,口渴不欲饮,便秘或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祛湿。
3.火毒内陷证:高热,烦渴身痛,神昏谵语,腹胀便秘,局部肿胀逐渐扩散,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有力。清营解毒。
4.气血两虚证:肛门坠胀,但红肿热痛不明显,少气懒言,面色觥白,苔黄少津,脉细数无力。补益气血。
5.阴虚邪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午后潮热,心烦口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清热托毒。
小编推荐:
#0000ff>2011年中医外科高频考点:尿石症
#0000ff>2011年中医外科考点:黧黑斑概述
#0000ff>2011年中医外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特别推荐: #0000ff>201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0000ff>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