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针灸学考点:国外灸法概况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1:07:04 02:38:4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日本灸法概况、西方灸法概况!
一、西方灸法概况
西方的灸法,至少是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是由中国传入的。灸疗法,在西方称 Moxa 或 moxibustion,据文献记载,该词是荷兰人旁特(Dane Jacob Bontl)及赖尼(William Ten Rhyne)等人创造,并由他们将灸疗于17世纪中叶经由日本介绍至欧洲的。赖尼在其1693年出版的《论关节炎》一书中对艾灸疗就有明确的记载:“采集艾的头和嫩叶,阴干后在手中揉搓,除去纤维杂质,留下绒状物质备用。……将艾炷安放于需要灸的病痛,和引火物点燃其顶端。燃烧和缓进行,最后在皮肤上引起一个小泡。……中国和日本的医师们从简单的图画中就能看出应该施灸的部位。图中画有简单的经络循行路线并用朱笔点明可以施灸的部位。”然而开始时,欧洲人在灸灼材料的使用上十分混乱,很多材料都被用来施灸,如丝、羊毛、火绒、棉布、棉絮、纸条、向日葵的髓质等。其中尤以棉絮灸在法国最为流行,即将棉絮用布裹紧,切成约3cm 直径1~3cm不等的圆柱体,作为灸炷。有的医生在用前先将其在硝酸钾中浸过,以促进其燃烧。德国人甘弗(Engelbert Kampfer)在灸术的特别是艾灸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曾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外科医生并在日本工作过,对灸法有过接触,他在《海外珍闻录》一书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因为“在中国和日本常用作施灸的材料是艾绒”,在书中他画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灸术的适应证。
灸法传至西方以后并未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施灸者多为从亚洲返回欧洲的医师。在灸法的推广应用中,较为出色的是法国医师拉兰,拉兰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在行军作战过程中,他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法。他用艾灸治疗麻痹、破伤风、眼疾、关节病、脊椎损伤等。特别是骨科疾病,他认为“根椐我们所进行大量观察,治疗这种凶恶疾病的一般方法就是重复施行灸疗”。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使灸疗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早期西方在灸术的应用上有其自身的特色。在选穴上,由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中医的理论,故多取病痛处或其附近的部位。在方法上,多先将施灸部位剃毛,在上面放一块湿布,中间开一个小孔作为安放灸炷之用。灸炷固定后施灸者往往采用不同方式促进艾炷燃烧:如用嘴吹火,或用玻璃管吹火,甚至用风箱吹火。具体做法是:一人扶住灸炷,另一人坐在椅子上,右手拉动风箱,左手持吹风管对准灸炷顶端吹。通过吹风管的来回移动以及控制吹风管的风力,使燃烧尽可能缓慢均匀的进行。这一灸法类似于中国的化脓灸,灸后,在形成的水疱或灸斑上敷以铅膏。如要短期化脓,只要像包扎普通伤口一样敷上一块油纱布;如果要长期化脓,可敷以发泡药膏或者在伤口的中央放一粒豌豆以形成人造溃疡。
除上述灸疗外,西方早期的施灸者还创制了多种灸治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棉絮温和灸:即以一条长12~15mm,直径8~10mm的圆柱状棉絮施温和灸,多用于头部,灸处仅要求出现一红斑。
2、铁锤灸:灸具为一个有木柄的铁锤,锤的两端是直径2~3cm的圆面,与艾炷底面直径相当。施灸时,先将两个铁锤的金属部分浸入沸水中约一个小时,然后取出,立即置于施灸的部位,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取掉。如出现明显的红斑,即已达到灸治的目的,如红斑不显,可放置第二个铁锤。
3、石灰灸:将一块新鲜的生石灰置于一张硬纸中央的小孔上,放在需施灸的部位,然后在石灰上洒水数滴,这样即可按照要求产生一定深度的皮肤灼伤,达到类似直接灸的效果。
4、火药灸:在一块木板上敷一层火药,宽约3cm,长度与患肢相等。将患肢移近火药,相隔约18cm许,然后将火药点燃。伤口用白菜叶敷裹。此法多用于麻痹症患者。
5、棉布灸:取洗去胶质的棉布一块,浸于碱式醋酸铅的溶液中,浸泡后取出晾干,剪成宽度相等于艾炷高的小条。将其卷起,缝成布袋条状。用阿拉伯树胶粘于施灸处灸治。
6、灸器灸:其中以法国拉兰氏研制的执灸器较为有名:为一金属环,环上附有针二枚,可将灸炷十字形地固定于环中,环下有三个不易传热的乌木小球作为支持,使环不与皮肤接触;环后有一木柄,供施灸者执持。
我国的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一度风行,但从19世纪中叶起逐步衰退。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现代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与传向西方的灸疗法本身不完善有关,如:在选穴配方上,不明白辨证论治,完全按病痛处施灸;在施灸材料上,五花八门,随心所欲;在施灸方法上,一味强调损伤重、痛苦大的着肤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