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硝酸酯治疗新进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1:05:11 23:52: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硝酸酯对血管的作用及细胞学作用机制、硝酸酯临床应用及相关临床实验、硝酸酯类药物可能的有益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及特点、硝酸酯的耐药性!
摘要:硝酸酯作为临床上最古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从1879年首次将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至今已一百多年,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硝酸酯治疗进展分下五方面阐述:
硝酸酯作为临床上最古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在应用了一百多年后才了解其作用机理。早在1867年英国爱丁堡的一名医生Lander Brunton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发现病人在上消化道出血时心绞痛发作减轻的临床现象,而这一临床现象现在已经能用硝酸酯的作用原理很好地解释; William Murrell在1879年首次将硝酸甘油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这一年也因此被确立为硝酸酯的首次临床应用,1999年,在德国的柏林举行“硝酸酯-120年”大会,纪念硝酸酯的临床应用120周年。
目前国内外仍不断有新的不同的硝酸酯剂型的研制。硝酸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安全有效,因此才有如此的生命力,硝酸酯在临床的应用仍大有前途。
一、硝酸酯对血管的作用及细胞学作用机制
(一)血管作用:不同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可产生不同的效应。
(1)小剂量:扩张容量血管(静脉),使静脉回流减少,左室舒张末压下降(LVEDP)
(2)中等剂量:扩张传输动脉(例如: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
(3)大剂量:扩张阻力小动脉,可降低血压。虽然容量血管的明显扩张也可影响血压,但阻力小动脉的扩张影响血压更明显。
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有时未见明显的冠脉扩张。遵循伯肃叶公式:Q= πr48nL (P1-P2),Q:流量;r:管腔半径;L:管腔长度;P1-P2:管腔两侧压差,管径和血液的流量的变化并非呈简单的倍数关系,而成4次方关系;半径增加:1→2,血流量增加:1→16,血管阻力下降:1→1/16.因此,冠状动脉血管半径实际上增加的幅度虽然较小,而血流量增加的幅度却很大,如冠状动脉血管半径增加:1→1.1,血流量增加:1→1.46,血管阻力下降:1→0.73.这样小的管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不容易显示,而血流量增加了近50%.
(二)细胞学作用机制
硝酸酯在血管平滑肌与细胞内SH基结合,产生EDRF(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鸟苷酸(cGMP)生成增加,后者又促使平滑肌Ca离子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
小编推荐:
#0000ff>2011临床助理医师:大骨节病简介
#0000ff>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机械通气撤离
#0000ff>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光化性角化病
特别推荐: #ff0000>201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0000ff>考试时间
欢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