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每日一例:国人的“状元情结”公务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8:02 00:14: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10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每日一例:国人的“状元情结”
【社会问题的背景】
(1)7月17号,北大公布,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今年高考(论坛)六成以上文理状元被北大录取。仅仅两天后,清华大学公布,录取了九成的理科状元和三成的文科状元,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显然,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多出来的状元是怎样产生的?
(2)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渐次展开,状元们的去向一时之间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清华大学今年录取了文理科状元42人,而此前另一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表示,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今年高考六成以上文理状元被北大录取。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总共有68个状元。以此计算却产生了96个状元。
(3)清华大学招办主任透露,今年清华录取各省的理科实考分第一名21人,投档分第一名26人,合计34人(同一人不重复计算),分布在全国的27个省份,约占全国省份的90%。孟芊提供的初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理科实考分和投档分第一名共有46人。
而在文科状元问题上,清华录取各省文科实考分第一名5人,投档分第一名6人,合计8人(同一人不重复计算)。据初步统计,全国文科实考分和投档分第一名共有43人。“无论按照何种统计方式,清华都录取了全国绝大部分的理科第一名,文理科状元总数占到全国状元总数的近一半”。
【核心观点】
(1)实际上,如果我们对1977年至2008年的高考状元逐一进行筛选,结果会发现,这其中没有一位是在学术、政治或商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比如我国有48位45岁以下的两院院士,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当过所谓的高考状元。这个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所谓高考状元走向社会后所取得的职业成就,远远低于对他们的想像和期望值,无法达到社会的预期。这也同时说明,高考状元的成才几率,其实和其他普通学生是完全一样的,在他们身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值得去关注。
(2)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在咱们中国这样一个百考试题国里,分数依然是决定考生命运最紧要的参照,排名论座次的风气仍然流行,状元情结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而近些年来,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已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学校挟培养状元的荣耀,大肆给自己制造教育成功的光环。家长追捧高考状元不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心,而是要拿状元为我所用;商家、企业重奖状元是为了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高校争夺状元是为了拉优质生源,政府拿钱奖励状元是为了显示对教育的重视,“顺带”给地方官员脸上贴金,增加政绩砝码……
面对愈演愈烈的“状元热”,“禁止炒作状元”,或许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戴斌老师认为,在看似平等的分数线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让人深深叹息的东西。如果说成功者只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少数状元,岂不意味大量落榜生乃至考上一般院校的学子都成了“失败者”?如果一场高考让大多数教育对象都成了失败者,这样的教育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3)当然,从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回归教育的本义来看,我们是不应该炒作高考状元,制造更大的升学压力。然而适当宣传一下高考状元、宣传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情况,是否就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呢?恐怕还需要商榷。如果让高考状元普遍“默默无闻”,人为掩盖许多优秀学子的奋斗精神,也未必不是教育的另一种损失。不久的将来,对炒作高考状元的禁令也许还会更严,对高考状元的追捧或许也会更多。与其在边禁边炒、愈禁愈炒中纠结,倒不如踏踏实实反思一下对待高考状元宣传的现有态度是否存在偏差,进而实现宣传和炒作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