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10:07 19:13:2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毒蛇咬伤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外伤性外科疾病。毒蛇咬伤虽然在我国南方多见,但毒蛇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目前已知我国的蛇类约219种,其中毒蛇50余种,华南地区较多,主要出没于山林、田野、海边等处,危害较大、能致人死亡的主要有10种。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蛇毒的一般理化性质】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蛋白。新鲜毒液黏稠,透明或淡黄色,含水65%,比重1.030~1.080,加热65℃以上容易破坏。新鲜蛇毒呈弱酸性,腥苦味,与空气接触易生泡沫,在常温下24小时变性,冰箱内保存15~30天毒性不变,干燥蛇毒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眼镜蛇蛇毒经100℃加热15分钟仍保持部分毒力,非经久煮不能破坏。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

  【蛇毒的有毒成分】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其成分的多少或有无,随着蛇种而异。 www.Examda.CoM考试就到百考试题

  1.神经毒(风毒)

  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型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及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神经毒的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及突触后部位,主要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内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导致横纹肌松弛、呼吸肌麻痹。故在临床上银环蛇咬伤的危重型病人,其所致的呼吸麻痹恢复较慢。眼镜蛇毒是另一种作用,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无影响,却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介质的作用,这种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的疗效。

  神经毒主要产生肌肉运动障碍,如舌肌运动障碍产生语言困难,咽缩肌运动障碍产生吞咽困难,眼外肌运动障碍产生眼球运动迟钝及复视,胸肌、肋间肌和膈肌运动障碍发生呼吸麻痹。这些症状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风邪阻络症状,故将神经毒命名为“风毒”。 来源:www.100test.com

  2.血循毒(火毒)

  血循毒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溶组织、溶血和抗凝作用,主要为溶蛋白酶和磷脂所组成。血循毒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

  (1)心脏毒:毒性极强,可损害心肌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高浓度的心脏毒能引起离体的蛙心收缩期停跳,低浓度的却能产生兴奋作用。此毒素对哺乳动物心脏有极强的毒害作用,发生短暂兴奋后转入抑制,心搏动障碍,心室纤颤,心肌坏死,最后死于心力衰竭。

  (2)出血毒素:是一种血管毒,作用于细胞的黏合物质,使其通透性增加而形态仍然完整,没有损害细胞的作用。如尖吻蝮蛇、蝰蛇等含有出血毒素,可以引起广泛性血液外渗透,导致显著的全身出血,甚至心、肺、肝、肾、脑实质出血而死亡。

  (3)溶血毒素:有直接和间接溶血因子,间接溶血因子为磷脂酶A,把卵磷脂水解分出脂肪酸而成溶血卵磷脂。直接溶血因子存在于眼镜蛇、蝰蛇的蛇毒中,能直接溶解红细胞。直接与间接溶血因子有协同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直接溶血因子与心脏毒是同一物质。血循毒能导致局部肿胀,进而坏死,引起全身性出血及溶血等严重症状。中医认为热毒壅滞则肿,热胜则肉腐,热迫血妄行则出血、衄血,故将血循毒命名为“火毒”。

  3.酶

  蛇毒中含有各种酶,使蛇毒的致病作用更为复杂。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已查明蛇毒中含的酶有25种左右,这里只简单介绍常见的4种酶。 源:www.examda.com

  (1)蛋白质水解酶:多种蛇毒均含有此种酶。它可损害血管壁内皮细胞,增加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组织水肿,局部肌肉坏死,甚至深部组织溃烂。此酶相当于中医的“火毒”。

  (2)磷脂酶A:其毒性作用是间接溶血作用,它使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而致溶血,所引起的溶血症是极为严重的。磷脂酶A可促成产生溶血卵磷脂而损及神经组织,或直接协助蛇毒中的神经毒或心脏毒进入神经组织中,结果表现出严重的外周神经症状。此酶还可以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出血,并可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缓动素等,间接干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此酶的毒性作用相当于中医的“风火毒”。

  (3)透明质酸酶:多数蛇毒中含有此酶。它能溶解细胞与纤维间质,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促使蛇毒从咬伤局部向其周围迅速扩散、吸收。此酶亦相当于中医的“火毒”。

  (4)三磷酸腺苷酶:破坏三磷酸腺苷而减少体内能量供给,影响体内神经介质、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障碍。此酶相当于中医的“风火毒”。

  【蛇毒的体内过程】

  毒蛇咬人时,其毒液通过管或沟状的毒牙注入皮下组织。蛇毒主要由淋巴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分子较小的神经毒等也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完好的皮肤沾染了蛇毒是没有危险的,因为蛇毒不能穿透完好的皮肤。蛇毒也不能穿透完好的黏膜,但经过蛇毒作用发生炎症反应却可以吸收蛇毒。蛇毒还可以通过原来有炎症、有破损或有溃疡的黏膜。

  蛇伤早期,局部蛇毒比较集中,浓度较高。借助于其中的透明质酸酶使之易于扩散、穿透,迅速吸收。蛇毒扩散至周围组织与组织蛋白非特异性结合,游离蛇毒的扩散梯度降低,故在局部以较缓慢的速度吸收。急救时,及早作伤肢结扎则蛇毒在局部停留时间会延长,扩创、吸吮排毒及注射解毒药物均要及早进行。

  蛇毒在体内的分布,一般认为肺、肾、心、局部、淋巴结等处含量较多,中枢神经系统极少。认为这可能与器官血流量、蛇毒吸收通路及血脑屏障阻挡有关。有关实验证明蛇毒与其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非常牢固。蛇毒吸收后在血液循环中存在较多且较久,这可能是由于蛇毒在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使之停留较久。 百考试题-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蛇伤早期游离的蛇毒可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过滤排泄,而且还可以通过肝脏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体内解毒。多数学者认为,人和动物的消化腺体分泌物能破坏蛇毒,肝脏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从小便排出约70%的毒素。

  【中医对蛇毒体内传变过程的认识】

  中医认为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风毒偏盛,每多化火;火毒炽盛,极易生风。风火相煽,则邪毒鸱张,必客于营血或内陷厥阴,形成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当毒蛇咬伤人体后,风火邪毒壅滞不通则痛则肿;风火之邪化热腐肌溶肉,故局部溃烂。风火相煽,蛇毒鸱张,正不胜邪,则邪毒内陷。毒热炽盛,内传营血,耗血动血,于是有溶血、出血的症状;火毒炽盛,最易伤阴,阴伤而热毒炽盛;热极生风,又有神昏谵语、抽搐等症。若邪毒内陷厥阴,毒人心包,可发生邪毒蒙闭心包的闭证;或邪热耗伤心阳的脱证。总之,风火毒邪均为阳热之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势凶险的特点,其传变规律与温病近似,故辨证施治可借助于温病学理论为指导。

  更多信息请访问:百考试题医师网校  医师论坛  医师在线题库

  百考试题执业医师技能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2010年口腔医师辅导:根尖诱导成形术的适应证和治疗特点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辨证论治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诊断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局部处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中医医师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内科辅导:肺癌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内科辅导:中心型肺癌的基础知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内科辅导:肺癌的基础知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2010年诊断基础:放射性碘对生育和后代的影响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