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1:04:16 14:17:5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二章 散剂和颗粒剂
(一) 粉体学简介
1粉体学概念
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2粉体的性质
⑴ 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
(二)粉体的性质
1.粉体的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和粒径的测定方法
(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
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最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等。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
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
⑤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1.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 B
2.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 D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
①显微镜法:显微镜法是将粒子放在显微镜下,根据投影像测得粒径的方法。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0.5~100μm级粒径。测定时应注意避免粒子问的重叠,以免产生测定的误差,同时测定的粒子的数目应该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
②库尔特记数法:库尔特记数法是在测定管中装入电解质溶液,将粒子群混悬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管壁上有一细孔,孔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由于电阻发生改变使电流变化并记录于记录器上,最后可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可以用该方法求得粒度分布。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③沉降法:沉降法是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粒子的粒径,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④筛分法:筛分法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粒径测定方法。它是将筛按孔径大小顺序上下排列,将一定量粉体样品置于最上层,在一定的震动频率下振动一定时间,称量各个筛号上的、粉体重量,求得各筛号上不同粒径的百分数。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以上。
⑵ 粉体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以及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孔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直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
⑶粉体的孔隙率
孔隙率是粉体中总空隙所占有的比率。总空隙包括粉体内孔隙和粉体间空隙。粉体的充填体积(V)为粉体的真体积(Vt)、粉体内孔隙体积(V内)、粉体间空隙体积(V间)之和。
孔隙率的测定方法有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常用的测定粉体孔隙率的方法是将粉体用液体或气体置换法测得的,加热或减压法脱气后,将粉体浸入液体中,测定粉体排出液体的体积,从而求得孔隙率。
(4)粉体的密度
①真密度:粉体质量M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M/Vt)。
②粒密度:粉体质量M除以包括颗粒内孔隙在内的体积所求得的密度(M/(Vt V内))。
③松密度:粉体质量M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M/V,V=Vt V内 V间),亦称堆密度。
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
A.堆密度
B.粒密度
C.真密度
D.高压密度
E.空密度
A
⑸ 粉体的流动性
粉体的流动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粉体的流动性无法用单一的指标来表示。然而粉体的流动性对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制剂的重量差异影响较大,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评价参数:休止角。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夹角。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更多信息请访问:#0000ff>执业药师课程免费试听 #0000ff>执业药师互动交流 #0000ff>执业药师在线测试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