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辅导: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1:08:18 20:18: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本文主要介绍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供大家参考学习。
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把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作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都认为援助和支持从来都是相互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世界各国人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有着相似的遭遇,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任务。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被压迫民族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我国的对外援助是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大体说来,1978 年以前我国的对外援助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 年至1963年为初始阶段,1964年至1970年为发展阶段,1971年至1978年为急剧增长阶段。援助的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国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包括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等。
在初始阶段,尽管我国百业待兴,但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我国仍竭尽全力支援朝鲜和越南抗击外来侵略,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经济;其后,还向其他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援助。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的范围逐步扩大到 亚洲、非洲一些民族主义国家。
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4国时,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对外援助的指导原则——被称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援外八项原则,我国对外援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同更多的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援助非洲国家的第一批项目迅速建成,对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给予了全力支援,对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提供援助,受援国由初始阶段的20个增加到31个,援助金额增大,成套项目援助有了较大发展。
1971年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后,要求我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迅速增多,对外援助的规模急剧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对援外的规模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我国共向66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帮助其中38个国家建成880个成套项目。在八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对外援助创立了国际经济关系中真诚合作的典范,博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扬和高度评价。 此间,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被誉为“解放之路”、“南南合作之路”,在非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增进了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和信任;我国援外专家和医疗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突出的工作成绩成为联系中国人民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友谊的纽带,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高度赞扬。
其他对外经贸活动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按照“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针,在利用国外资金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东欧国家引进资金26亿美元,建成了冶金、机械、汽车、石油、煤炭、电力等156个重点基础项目;60年代,我国利用出口信贷和延期付款方式,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引进了3亿多美元的成套设备;70年代,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先后两次贷款30亿美元和73亿美元引进大型设备。我国引进的这些外国资金,对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曾经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但由于主要是借用利率高、还款期短的国外商业贷款来发展重工业,引进成本过高,加之当时我国科技落后,国内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影响,一些利用外资项目被迫下马调整,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不高,引进的资金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此外,伴随着对外援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建国后也开展了一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从 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以贷款和赠送方式,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共建成各类建设项目945个。7 0年代中期,又在一些与我关系友好的石油输出国参与过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但是,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对外承包工程一度被指责为 “卖国主义”,劳务合作被贬斥为“廉价出卖劳力”,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发展非常有限,失掉了70年代进入中东承包劳务市场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