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本质再探公务员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10:28:0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申论考试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从最初的尝试性改革,到如今科学性日强,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对考试整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申论已经超越行测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无论从考试的特色方面考虑,还是从选拔区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应对申论对于考生成功地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考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们对申论的理解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申论理解为“写作考试”。这一阶段对申论的理解停留于猜测,因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除了考试机关对申论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从未见识过如此安排的考试形式。因而,对千余字的申论给定材料视而不见,将其虚化为普通的背景读物。材料的作用则被理解为主题的给定,这当然和申论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远的。
第二个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发现了申论背后隐含的公文属性,于是将研究的方向掉转,直接针对公文而去。这一阶段,可以说已经触及到了申论考试的某些本质性因素,但因为过分将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对材料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大多将其作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对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励学员抄袭材料,直接导致考生应试的失败。
第三个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研究和认识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两阶段的猜测和摸索同日而语。这时,人们发现了材料的“热点化”特征,认识到考试对材料所反映的事实和现象有着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图,了解到申论考试对材料问题的理解性要求。但终于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约束,停留于此,将申论考试和一般政治性较强的考试中出现的材料分析题对应理解,导致了观点的浅显和摇摆。
第四个阶段,随着一批学历层次和思维能力更强,又受过良好的学术培养人员陆续加入专业申论研究者的队伍,也是基于申论考试日趋成熟,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强的大前提,这一阶段人们对申论的理解无比深化,不仅发现了其背后隐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蕴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标。
众所周知,不管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都是服务于国家对公共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随着公共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对其从业者的要求自然日益提高,从过去的具体事务的管理者,到现代公共服务者转型。其所要求的知识储备、眼界见识、思维水平和德性修养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浅入深,现代公共管理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可分为依次递进的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处理基本行政事务的能力,包括具体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在这一层面,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处理行政事务的基本素质,包括阅读、整理和汇总文字材料,理清材料线索,上通下达,保持政府和群众的消息沟通,按照职权和程序规定调配人力物力资源以化解民众问题,完成管理和服务职能。
第二个层面是能较为深刻地领悟公共管理的实质,主动积极表现出对公共事务的关怀与思考。从优化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效果上考虑,体现出行政法治意识,体现出对国家宏观政策精神贯彻和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这一层面,一名公共管理者所应该扮演的不光是一名政府雇员的角色,而且应该对公共管理本身有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认同,表现出维护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责任意识,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连带于政府的人民利益,自觉从内心和精神气质上表现出一种“政府人”或“公共管理人”的职业化自豪感,能从具体的行政管理中体味到心灵的归宿感。
第三个层面是践行并贯彻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素养和能力,包括理解、认同、践行并贯彻能够澄明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启发社会意识的主流价值目标。在这一层面,公共管理者的作为,能使社会成员呈一种积极、精进、团结的整体氛围和精神面貌,使社会运行减少因意识歧见所造成的阻碍和摩擦,并尽可能的体现出理念上多元并进与一元谐和的良性互动。
第四个层面是真正触及行政的本质,表现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对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最为基础的是要对社会有非常深刻的认知和了解,真正了解当下社会运行的基本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做出前瞻性的预测,深刻地感受社会运行的脉动,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里,要求公共管理者要对社会问题有极其深刻和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并能创造性地提出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良之道与改进之术。
申论之本质,实则公共管理之本质。
植根于公共管理的精神实质,决定了申论的本质只能服务于公共管理的功能与追求。因而,公共管理所需人才素质的四个层面通过申论的考查方向体现出来即为:
第一,申论考试细致透彻地检验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申论考试从最直观的形式上去认知,就是根据给定材料,回答所设问题。起于阅读,成于写作。一读一写,能够细致透彻地检验出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阅读是一个集认知和思考于一体的过程,要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储备准确摄取材料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并借助经验和体会,思考出文字材料背后的深层内涵和意蕴。总体而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显到隐的信息提取和意义领悟的过程。全面、准确、深刻理解材料信息和意蕴是作答申论的先决条件。因而,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过关是申论应试能力过关的基石。在此基础上,申论考试需要将阅读所得之信息应用于写作,用文字表达出来。相对于阅读的理解,这里更强调驾驭文字的能力,所以对语言逻辑能力、行文架构能力,甚至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都会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而无论是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文字表达能力都决非朝夕之功可获进步,都需经年累月地积累才有所进。因而,申论考查的只能是长期积淀的能力素质,而不可能是短期突击可得的知识。
第二,申论考试准确充分地检验考生对公共管理的领悟和把握程度。
申论考试的题目,其作答要求从实质上来讲有着深刻的“公文性”,无论从传统的“三题型”,还是改良后的“四题型”,每一种题型都能找寻到其背后的公文原型。而公文作为公共机关日常意思表达和行为安排的一种最常用载体,可以说其特征恰恰能够勾勒出公共管理的基本面貌。从总体上来说,申论作答作为选拔初级公务员的一种考试形式,其答案整体表现为一种上形体的公文特征。概括归纳题的原型为报告体公文的汇报,分析题则根源于调研报告,对策题则直接和方案建议相对应,综合论述的实质与会议纪要有着深刻的契合特征。因而,申论考试通过各种题型设置,基本能够准确充分地检测出考生对公共管理程序和规则的领悟和把握程度。一个熟悉公共管理流程和规则的考生和一个不甚熟悉此道的考生所答之申论题目当然会从整体上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特征。而要了解和熟悉公共管理的流程与规则,熟练掌握各种公文的内涵实质与外在形式无疑是一种最为便捷的途径。
第三,申论考试严格全面地检验考生对主流思维的认同与贯彻意识。
申论考试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考试,其作答有着明显的思维方式引导的色彩。一方面其所设计的话题主旨都与当下党政方针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其所要求的作答结构体现了我国社会当下主流的思维模式的方法和结构。可以说一次申论考试就是一次宏观政策方针的大宣传、大学习,就是一次深刻地思维教育和引导。作为马克思主义居主流意识形态的我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机关从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决定着政策方针的致力方向,决定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程序、作风,甚至效果。
第四,申论考试深入灵活地检验考生对社会问题的见识和认知水平。
公共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在于理顺社会运行的机制,维护社会运行的秩序,化解社会运行的矛盾,解决社会运行的问题,因而必须对社会本质、社会机制、社会问题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一句话总结,即对社会的了解程度。申论考试通过给定材料,表达当下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和存在的社会现象,要求考生通过这些事件和现象探知出它们背后的实质问题,不同水平的考生就同一事件或现象将给与不同的解答,从而实现对考生对社会问题的见识和认知水平的深入灵活检测。融会贯通的知识储备、厚积薄发的理论水平和独特深邃的认识视角决定了一个人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解读必然异于常人常思,所以,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这样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的惨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通过长期对社会热点的积累,对观点的积累和对思维方式的积累尽力使自己的分析显得透彻、深入、细致。
申论考试作为一种新兴考试形式,尚处于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虽然,从古至今的行政管理有其共通之处,但只是到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才真正袒露于世,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型将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进步而继续深入下去。申论考试也必然会随之而发生应有的改变,但其实质将一如既往,和公共管理的实质保持深厚而稳固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