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5) — 考研频道 —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11:36: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考研政治考前核心预测五:实践观
  相关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2.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实践的物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
  (2)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历史性是指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此外,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意识直接物化为客观实在。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包括人文活动)等。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是不同于动物的特殊运动形式。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5.自然界(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科学的实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因为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通过劳动实践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6.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三种实践形式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分别构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并最后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之,社会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发展动力是实践。
  7.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仅为认识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而且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实践高于认识)
  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活动本身,更在于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是认识的价值的最终实现。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随实践发展,为实践服务,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保证思想符合客观规律,克服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命题角度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章


2010年考研临考提醒:最后一周政治复习建议 — 考研频道 —
掌握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的两大制胜法宝 — 考研频道 —
考研冲刺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类考点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分析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5)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4)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3)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2) — 考研频道 —
2010年考研《政治》考前核心考点预测(1) — 考研频道 —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