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数据整理辅导2经济师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26 00:47:5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方法都适用于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但数值型数据还有一些特定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并不适用于品质数据。
  数据的分组
  数据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组中出现的次数和频数,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分组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用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
  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下面结果具体的例子说明分组的过程和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
  某高中一年级一共有55名学生,高一语文考试中成绩分别为:
  59 73 87 65 89 85 77 94 69 97
  56 80 68 95 96 50 63 88 91 90
  96 92 93 79 74 65 74 89 83 51
  74 79 94 67 92 92 93 70 87 86
  54 87 86 54 62 76 86 73 86 70
  100 110 108 102 112
  第一步:确定分组组数。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是:第一,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组数过多,达不到通过分组压缩资料的目的.组数太少,将造成原始资料的信息丢失过多.第二,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第三,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
  统计分组:斯特基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K为分组组数,N为数据个数。本例中, ,即应分7组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略)
  第三步,求极差,即将最大的观察值与最小的观察值相减便得到极差。本例中为112-50=62
  第四步,确定各组组距。组距=极差(全距)/组数
  本例中,组距=62/7≈8.9,组距可取10。
  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越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少,组距越大。
  组距=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第五步,确定组限。
  确定组限应注意:
  第一,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
  第二,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
  第三,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编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
  本例中,把第一组的下限值定为50,
  第六步,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第七步,制作频数分布表,并填上相关的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



相关文章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财政税收每日一练(4月16日)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管理每日一练(4月27日)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统计部分2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统计部分1经济师考试
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数据整理辅导2经济师考试
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数据整理辅导1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基础每日一练(4月21日)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基础每日一练(4月20日)经济师考试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基础每日一练(4月17日)经济师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