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考博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01 09:56:3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作者姓名:付文林
论文题目: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的经济绩效研究
作者简介:付文林,男,1969年02月出生,2003年09月师从于南京大学沈坤荣教授,于2006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剧烈的变革,作为社会基本制度重要标志之一的财政体制变动也非常频繁。全面考察财政分权体制变迁、地区间财政竞争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对准确把握财政体制变革历史非常重要,而且还会对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围绕着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体制变迁的经济绩效这个主题,从财政分权化体制改革的地区增长效应;地区间财政竞争关系的基本特征;财政竞争与地区间要素流动;分权化财政体制变迁的公共产品供给效应等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演化与改革以来的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性考察。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作为全文的起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阐述国内外关于中国财政分权、财政竞争问题的研究成果;对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可能创新和不足进行说明。第二章,分权化财政体制改革与地区经济增长。对建国以来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演进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在一个包含政府公共开支的简单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对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章,省际间财政竞争关系的特征分析。主要是利用凯斯等所开创的空间滞后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间财政竞争的静态策略性博弈特征进行考察;以及从省际间宏观税负均值和标准差的时间序列角度,探询省际财政竞争的动态特征。第四章,财政竞争与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简要介绍了乔根森的新古典投资需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省际间税收竞争对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所造成的影响。第五章,省际公共支出规模、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利用最近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多个角度研究省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动因及其经济影响;并从财政角度探讨中国目前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的障碍,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第六章,地区间财政竞争的福利效应分析。从实证上考察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效率,给出了中国的最佳政府财政规模的一个量化参照标准;利用拥挤函数方法,对财政竞争环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拥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第七章,区域统筹发展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展望。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对中国财政体制下一步改革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阐述,并对今后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构想。
本文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有:(1)财政分权化体制安排,以及由此创造的资源配置的地区间竞争性市场,不仅有助于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也会提高经济资源的区域配置效率,因而对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2)地区间财政竞争博弈关系特征在分税制改革前主要表现为模仿性策略行为,而分税制改革之后更多地呈现出差异化竞争特征,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有向公共基础实施、服务水平等竞争方式转化的趋势。中国目前这种地区间税收竞争和公共服务竞争并存的根据,可能会加剧经济落后地区的财力紧张状况。(3)地区间财政竞争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动均具有显著影响,税收优惠仍然是吸引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而在劳动力流动的财政动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散歧视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的财政竞争中所具有的优势地位,必将导致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潜力的进一步分化。(4)对西部地区的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的研究说明,目前西部各地方政府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的效率还不高,还没能很好地营造出私人部门投资兴业的良好沃土;地区间公共支出的拥挤特征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履行方面,可能存在着缺位的问题,地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和居民对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经济政策层面,本文的研究意味着,中央政府在推进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目标,更重要地是必须通过调整转移支付资金结构,努力营造适宜各种经济成分单位在西部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和谐经济环境,通过宏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激发非国有经济部门投资西部的积极性。而为了有效避免地区间的财政竞争激化,亟待构建多维的财政竞争考核制度规范省际间财政竞争,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其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
关键词:财政分权、财政竞争、经济增长、要素流动、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