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09年自考中外民俗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09 22:58: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课程代码:0656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该课程通过对民俗的基本原理,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民俗信仰、游艺民俗等各类民俗事象的分类介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它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的特点,最后通过民俗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呈现给学生。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时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存在,也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增强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民俗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本课程是以各类具体民俗事象为顺序展开论述的。在各类民俗事象中都适当结合了国内外各民族的民俗活动,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泛论民俗文化本身的偏重于民俗学的议题,而是应自觉地将民俗与旅游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当代中国的旅游活动时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指导知道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旅游实践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百考试题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外民俗》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旅游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相互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考核目标
  第一章 民俗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分类,明确民俗特征与功能,学习民俗的基本知识,掌握民俗的一般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民俗及其种类(重点)
  识记:民俗、民俗的种类。
  理解:民俗、风俗、习俗、礼仪的相互关系。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重点)
  理解:民俗的基本特征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重点)
  理解:民俗的社会功能
  (四)民俗的形成(次重点)
  理解:民俗形成的原因
  理解: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物质生产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人类依赖物质生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人类的劳动得以实现。物质生产民俗是各国各地区大众民俗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中尤以农业民俗和交通民俗居于中心地位,是人类社会最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本章在学习了农业民俗与交通民俗流变、类型、特征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业、交通民俗,以便在旅游开发策划、服务管理中灵活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物质生产民俗概论(重点)
  识记: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二)农业民俗(次重点)
  识记:农业民俗、农业民俗的类型、农业民俗的特征、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
  各大洲农业民俗的特征。
  理解:农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
  (三)交通民俗(次重点)
  识记:交通民俗、交通民俗的特点、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欧洲、非洲国家交通民俗。
  理解: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影响交通民俗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物质生产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是学生认识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和居住建筑民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各国在这些民俗事象上的特点、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饮食民俗(重点)
  识记:饮食民俗、饮食民俗的特征、饮食结构、饮食的惯制。
  日本的特色饮食。
  理解:饮食民俗的形成。
  中国汉族八大菜系特点。
  中国酒的起源。
  中国茶叶的分类。
  中国香港的饮食民俗。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
  (二)服饰民俗(重点)
  识记:服饰、服饰的构成、民间服饰的种类、民间服饰的主要类别。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理解:服饰民俗的产生与发展。
  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
  中国汉族服饰的演变过程。
  应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亚洲特色服饰。
  欧洲各国服饰的差别。
  美国人的服饰习惯。
  (三)居住建筑民俗(重点)
  识记:居住民俗、中国居住民俗的主要类型。
  理解: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的影响因素。
  中国民俗建筑的民俗特点。
  应用:中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第四章 社会组织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们对社或组织民俗的概念、分类有一个基本了解,特别应让学生对某些特殊形式的乡间民约、民俗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一般)
  识记: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
  (二)宗教组织民俗(次重点)
  识记:宗教、家庭。
  理解:家庭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家庭民俗的主要类型。
  (三)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次重点)
  识记:庙会、庙会的实质。
  庙会的基本特征、庙会的基本功能。
  理解:庙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庙会与人文文化
  中国庙会群的基本分布。
  第五章 岁时节日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岁时节日及其民俗的一般概况,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及其民俗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岁时节日文化,对积极引导岁时节日民俗活动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发展(重点)
  识记:岁时节日民俗
  理解:节俗活动产生的原动力。
  影响节俗活动的主要因素。
  节日的形成与发展。
  (二)岁时节日的分类及其民俗特征(重点)
  理解:关于岁时节日的各种分类方法。
  岁时节日的民俗特征。
  节日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三)中外岁时节日民俗概论(一般)
  识记:中国汉族传统节日。
  世界三大宗教主要节日。
  第六章 人生礼仪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个人必须经过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中所举行的仪式,为学习和运用其中一些礼仪民俗为服务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次重点)
  识记:人生礼仪、人生礼仪的类别。
  理解:人生礼仪的性质。
  (二)中外人生礼仪民俗概论(一般)
  识记:日本人的礼仪。
  第七章 民俗信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民俗信仰是一种古老的信仰,是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安全的需要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产生过某些有益的作用,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民间新的产生、演变、行为习惯与相应仪式,对于深入认识社会民众的世界观,认识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均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将其有益的部分运用到旅游开发中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民俗信仰概述。(一般)
  识记: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的崇拜对象。
  民俗信仰的表现方式。
  理解: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民俗信仰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 游艺民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游艺民俗的特色和旅游价值,了解国内外游艺民俗事象,尤其是特色的游艺民俗事象,理解各种游艺民俗的文化内涵,掌握游艺民俗的基本知识,为游艺民俗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打下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游艺民俗概述。(重点)
  识记:游艺民俗、游艺民俗的类型。
  理解:游艺民俗的特点、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重点)
  识记:民间口承文学、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间小戏、民间曲艺、民间竞技、
  民间杂艺
  (三) 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重点)
  识记:蒙古族、朝鲜族、藏族、傣族、彝族、壮族、维吾尔族、满足的游艺民俗形式。
  (四)外国游艺民俗(重点)
  识记:英国、日本、美国、巴西、埃及、印度、各国游艺民俗特色。
  第九章 民俗与旅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民俗文化对旅游的积极、消极作用,加深对旅游与民俗辩证关系的理解,初步建立民俗旅游的框架,强化对民俗资源保护的意识。此外,初步掌握一些民族地理区划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民俗与旅游的关系(重点)
  理解: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旅游与民俗的关系
  (二)民俗旅游(重点)
  识记:民俗旅游、民俗旅游的类型。
  理解:民俗旅游的构成。
  民俗旅游的性质。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四) 中国民俗地理区划概述(次重点)
  理解:民俗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
  应用:中国民俗地理分区。
  中国各民俗地理区的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要求为递进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般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其中“简单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 教材
  指定教材:《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参考教材:《中外民俗》 吴忠军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版
  《中国民俗旅游》 巴兆祥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中国民俗地理》 高曾伟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二版
  三、 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材料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本指定教材中,有关重 民俗事象的介绍部分不属于本课程的重点,请同学们在学习中结合大纲要求予以剔除,关于中国各少数民族,特别是外国民俗事象的部分请同学们自学时多参阅指定书目。
  3、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体会并逐步掌握本指定教材的理论体系和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为理解分析问题是所运用,特别是将这些观点应用到做好民俗与旅游的结合,并合理地利用民俗事象开发创造新的旅游产品等这些实际的应用问题上。还要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分明的论述,明确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四、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回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1 民俗概论 8
2 物质生产民俗 10
3 物质生活民俗 14
4 社会组织民俗 5
5 岁时节日民俗 10
6 人生礼仪民俗 8
7 民俗信仰 5
8 游艺民俗 14
9 民俗与旅游 14
  机动 2
合计 90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5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均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简答、论述、分析说明等。
  6、试题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合格。
  六、题型举例(略)百考试题收集整理

  编辑推荐:
  2009年7月各地自考通知单查询汇总
  09年下半年各省市自考报名时间
  全国各省市09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

  更多请访问百考试题天津自考站

相关文章


厦门2009上半年自考毕业证领取时间通知自考
江苏2009年主考学校自办助学专业一览表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中外民俗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客源国概况课程考试-大纲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大纲自考
天津2009年自考保险经济学考试-大纲自考
福州2009上半年自考毕业证书发放通知自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