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六章:古都保护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8:14 23:58:3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六章 古都保护

  第一节 保护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文物古迹浩若繁星。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市范围的文物普查,全面调查登记北京市文物古迹的保存现状。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40片,地下文物埋藏区36处。除此之外,北京旧城还保留有大量明清传统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些构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政府逐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城市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进入了一个受关注程度最高、资金投入量最大、保护项目最多、博物馆发展最快、社会效益最明显的新时期,形成了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北京市文物保护新格局

  根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北京市确立了既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又要保护历史文物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根据这个战略,北京市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力度,市文物部门先后

  编制了《北京市“十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3.3亿文物抢险修缮工程计划》《“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将全市文物保护的重点从对分散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扩大到对文物整体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成片保护。同时,市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共同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明清皇城保护规划》,形成了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三个层次的保护格局。

  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2年9月制定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立了整体保护北京旧城的原则。一是保护内容包括历史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方面.二是规定对具有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者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村镇等,应当认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三是对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内的建设作出规定:禁止违反保护规划大面积成片拆除,禁止改变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禁止突破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和建筑体量、色彩等要求,禁止破坏保护区内保护规划确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等.四是要求市、区政府根据规划要求制定调整旧城城市功能和疏散旧城居住人口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居民迁出IEI城,同时调整旧城路网规划,为名城保护让路。

  三、《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2002年,市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共同编制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指出:大面积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城市肌理的基质,是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不可替代的重要文脉,是北京文化特色的载体,是发掘历史信息的重要源泉。《规划》提出了对胡同、四合院保护的“三大原则”:

  一是整体保护的原则。除了要保护好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之外,同样也包括建筑的复兴、基础设施的改善、土地利用调整、经济问题的解决和居民生活标准的定位等各个方面。

  二是风貌——型制的保护原则。风貌是指某一地区的整体特色。这一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建筑物或者地段的外观及气势。为此,不仅要对原有建筑进行维修和加固,而且也要拆除,翻建、新建房屋也是一种保护。型制保护是风貌保护的重要手段。型制就是胡同与院落、院落与院落、院落与绿化、院落与房屋、房屋与构造在尺度、形态布局上的约束关系。保护胡同、四合院,关键是找到现代生活与传统房

  屋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新居住文化意义的居住方式。

  三是分区保护的原则。根据各个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房屋风貌、质量分布的情况,根据院落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如保护类、改善类、改造类及拆除更新类,分别情况,以院落为单位进行保护。

  四、《北京市3.3亿文物抢险修缮工程计划》与《“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 2000年5月,在申奥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决定三年拨款3.3亿元,对集中在“两线一街一区”(“两线”指中轴线和朝阜路沿线.“一街”是指国子监街,对国子监、孔庙进行修缮,恢复国子监历史风貌.“一区’’指什刹海地区,以恭王府开放、醇王府修缮、火神庙腾退修缮为重点,形成该地区新的风貌)百余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抢险修缮,简称“3.3亿工程”。

  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决定五年拨专款6亿元,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按照“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再现京郊六景”的方案,重点营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风貌。

  “两线”是指中轴线和朝阜路沿线.“五区”是指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皇城景区、古城垣景区,这五个区域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物保护工作基础条件好.“六景”是指西郊风景名胜区(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京东运河文化带、宛平史迹保护区、京西寺庙景区(八大处、戒台寺、潭柘寺、石景山“三大寺”——法海寺、承恩寺、慈善寺),这六大景区是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时期逐渐形成的六个京郊风景名胜区。

  从“3.3亿工程”到“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北京文物建筑修缮创下了百年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纪录。

  两大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的历史欠账,大大改善了文物保护单位内的电器、避雷、消防、排水等安全及基础设施,使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大批居民和单位告别文物保护单位。到2005年,腾退文物保护单位49处、文物建筑13万平方米,修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处,搬迁居民6000余户,整治不合理占用单位430个。在迁走遗址内615户居民和13个单位后,圆明园解决了百年遗留的历史问题.159中学搬出历代帝王庙。

  二是一批文物景点重新开放,成为新的城市景观。明城墙遗址公园、历代帝王庙、圆明园遗址、元大都土城遗址、东皇城根遗址公园、先农坛神厨、白塔寺西路、纪晓岚故居、袁崇焕祠等大批文物建筑实现腾退、修缮并对社会开放。2005年6月,随着地安门大街修缮工程的结束,后海地区最著名的古街——烟袋斜街重新立起了牌楼。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开始集中对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故宫武英殿及中轴线古建筑群、十三陵庆陵、黄花城长城、天坛祈年殿古建筑群、颐和园佛香阁景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加固保护工程相继启动。这些工程相继完工后,北京的六大世界文化遗产将以更加靓丽的面貌迎接中外游客。

  三是文物保护成为社会共识。到2005年,市政府共计投入资金6.9亿元,带动区县和社会资金约50亿元。随着文物修缮工程的启动,普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空前提高。



相关文章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六章:新建
导游资讯动态:丹霞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六章:恢复改造
导游迷路游客跟着瞎转悠 被误带到太清宫(图)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六章:古都保护
导游资格考试经验谈:浅淡导游带团的实战
山东济南品质旅游渐成时尚旅游市场面临整合
2010年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黑河考区工作圆满结束
导游资格考试经验交流:浅谈导游带团的经验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