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四节导游资格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10:01:24 18:31:24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四章 中国的宗教
第四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7世纪初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严格的信主独一的宗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虽最晚,但距今也有1 3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惟一的安拉;教徒称穆斯林,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
一、创立和传播
(一)创立
610年前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先知”,得到了“安拉”的启示,正式创传伊斯兰教。但是严格的一神崇拜,妨碍了古莱氏部落神殿中的多神崇拜,因而激起了麦加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穆罕默德被迫于622年7月16日率领其信徒前往麦地那,使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的根据地,建立了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穆斯林缴社会组织——乌马公社。后来,伊斯兰教国家规定,以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法纪年的开始。630年,穆罕默德率军打回麦加,迫使麦加贵族向伊斯兰教让步,废除神殿中的360多座神像,只保留神殿,将其建成天房(克尔白)作为穆斯林朝拜的目标,并将神殿所在地改成禁寺。631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政教合一的国家初步形成,穆罕默德成为统一国家的宗教、政治和军事三合一的首脑。632年,穆罕默德“归真”(逝世),葬于麦地那。
(二)在世界的传播
穆罕默德逝世后,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对外扩张,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发晨和传播,大体经历了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4个历史时期。
哈里发,是推选产生的继承人,担任掌握统一国家宗教军事政治大权的首领。661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被反对派刺杀后,叙利亚贵族拥护倭马亚贵族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为哈里发,迁都大马士革,从此哈里发变为世袭,开始了倭马亚王朝,该王朝建成了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得到迅速传播。伊斯兰教在阿拔斯王朝几个世纪统治期间,通过战争和商业活动,继续向非洲西部、亚洲南部、中部以及东南亚更广阔的范围传播。14至15世纪土耳其人在西亚建立奥斯曼帝国,16世纪初向东西方进行武力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奉伊斯兰教为国教,该教获得进一步的传播,并通过海路、陆路商业活动传到东南亚各地,使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三)主要教派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内部围绕继承权问题发生了争论,以致逐渐分裂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主要派别,后来发展为宗教教派,延续到现在。这两个主要派别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
1.逊尼派
全称逊尼和大众派,原意为“遵守逊奈者”,自称正统派。该派流传很广,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的一派,目前世界上90%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我国的穆斯林,大多也属于此派。
2.什叶派
原意为“追随阿里的人”,专指拥护阿里的人,是主张世袭的合法主义者派,并且成为伊斯兰教教派中最善于秘密活动的教派,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科威特、巴林、巴基斯坦、印度、也门等国,约占穆斯林总人数10%,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是人数较少的一派。什叶派内部分为若干支派。中国有些少数民族信仰什叶派。
二、在中国的传播
唐永徽二年(651)起,伊斯兰教经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线由大食(今阿拉伯)传人中国中原地区与东南沿海。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连续未断,经历了传入、流行和中国化3个阶段。
(一)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于唐代传人中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大食国派使者来长安朝贡,是唐与阿拉伯交往的起点。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怛逻斯之战中被俘的杜环在《经行记》中第一次记载了伊斯兰教,称为“大食法”。唐至德二年(757)为镇压“安史之乱”向大食借兵千余人,皆“住唐’’未归。唐贞元三年(787)七月宰相李泌清理长安“胡客’’4 000余人,都愿为“唐臣”,此为中国第一批穆斯林。
8世纪中叶以后,不少阿拉伯人集居在长安、洛阳、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城市,后与中国人通婚,其后裔聚居在一起,保持着共同的宗教信仰习俗,建立了蕃坊制度,设立清真寺,逐渐成为中国的穆斯林。
(二)在中国流行
元代伊斯兰教在中国迅猛发展,不仅穆斯林人数多,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元朝政府设专门管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机构“回回掌教哈的所”,设回回国子学进行教育。同时为适应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建筑了更多的官修清真寺,规模较大的清真寺还设掌教,负责传呼礼拜、执掌教法和管理寺务等。从10世纪中叶起,中亚伊斯兰教进入新疆地区,天山南北的各民族开始由信仰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后来扩及全疆。13世纪以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西征,带回了大批阿拉伯、波斯、中亚的工匠、士兵。这部分伊斯兰教信徒,起初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后渐渐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具有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
(三)伊斯兰教中国化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末清初,我国境内的伊斯兰教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趋向:
1.经堂教育制度
经堂教育制度是伊斯兰教在清真寺内附设学校,培养中国伊斯兰教宗教职业人才的制度。它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起初流行于陕西,逐渐推广到河南、山东及其他各省。
2.文译著的出现
伊斯兰教学者的汉文译著活动活跃。著名学者有明清之际的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等,他们都受过儒家文化熏陶,被称为“中阿兼通”、“长攻儒者之学”、“学通回教”的学者。他们在著作中大量吸收和改造了儒释道各家的概念,将伊斯兰教教义同中国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使伊斯兰教的神学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伊斯兰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更深地扎下了根,将伊斯兰教演化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伊斯兰教的中国化。
3.国门宦制度的产生
中国门宦制度是清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形成的,是一种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封建家族式的神秘主义宗教制度。
(四)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中国伊斯兰教,除新疆少数民族如塔吉克族有什叶派外,在中国其他地方并无明显派别之分,都自称是逊尼派。
三、信奉对象
安拉(即真主或主),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独一无二的主宰,惟一的创造宇宙万物、主宰一切、无所不在、永恒惟一的主。伊斯兰教不设偶像。


相关文章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第三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第二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五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四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三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二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的宗教:第一节导游资格考试
2010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第五节导游资格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