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考博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7:07 21:35: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作者姓名:谢永康
论文题目: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逻辑和影响
作者简介:谢永康,男,1978年10月出生,2003年9月师从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于2007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阿多诺是德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奠基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否定辩证法思想,基于对整个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将卢卡奇所开创的“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式推向了极致,并构成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逻辑,对当下的哲学探讨仍有着重大影响。
在通常的观念中,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意味着对传统哲学和现代文明的单纯否定和悲观态度,因此可视其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不仅如此,人们认为阿多诺的哲学思维始终追求一种非连续性或断裂性的效果,因此是拒绝系统化阐释的。本文在占有和深入研读大量阿多诺哲学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形而上学批判这一当代西方哲学的根本性问题,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深层逻辑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这一工作克服了以往对阿多诺哲学的单一化理解,丰富了其在国内学界的理论形象。这一阐释表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尽管对传统形而上学做出了极为激烈的批判,但不仅其核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内在于这个传统,而且他的批判也正是以保存这个传统的核心价值为目的的。阿多诺的批判中包含着拯救的要素,可以说是一种拯救性的批判。本文力图在阐明阿多诺思想的否定性要素的同时,发现并突出其肯定性要素,以准确而具体地把握其真实的哲学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否定辩证法对当前哲学的特殊意义。
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阿多诺对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批判,第二部分阐述这种形而上学批判的社会内容,第三部分则是在表明阿多诺的真实理论立场的基础上,重新考察其与哈贝马斯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本文认为,阿多诺哲学立场的辩证性质源于形而上学本身的辩证结构,而阿多诺又将这种辩证结构追溯到形而上学的对象——概念之中。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概念中都蕴涵着概念性与非概念物的矛盾,也就是永恒的、普遍性的领域与流变的现象世界之间的矛盾。相应地,形而上学内部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重目的: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是通过概念的抽象,把握永恒的、普遍的真理,但其隐秘的目的则是试图借助概念的手段来拯救流变的感性世界的内容。“第一哲学”对最高、最普遍原理的追求,充分表达了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但这却必须通过对非概念物的压制和排斥来实现。而阿多诺表明,在第一哲学的体系中,非概念物始终是不可清除的,它标志着唯心主义原则的不可能性,并为走向一种新的唯物主义提供了可能。否定辩证法的批判始终立足于形而上学内在矛盾,并可以被视为形而上学的某种延续。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否定辩证法揭示出认识论问题的基本矛盾,即起源和有效性的矛盾。在阿多诺看来,形而上学的原理中包含着认识论问题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探索方向:一是致力于探索知识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起源,一是致力于追求最高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传统的认识论过度强调后一方面,并试图将起源的要素强行统一于有效性之中。阿多诺认为这实质上是排除了起源的要素,从而知识就被限制在主体的抽象范畴之内,被降低为同语反复。要克服这种认识论就必须“回到起源”,但这不意味着对起源要素的片面强调,而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探索“认识的乌托邦”。
从辩证法史的角度看,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服务于形而上学的公开目的,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则试图对这个传统作一次“规定了的否定”。与通常的理解不同,本文认为这种否定并不是所谓“彻底的否定”、“绝对的否定”,因为其本身已经包含了肯定的要素。因此,作为这种否定的结果的“非-同一性”就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同一性,而是改变了同一性的性质。立足于非-同一性,辩证法的范畴如中介、时间性等就获得了新的意义。阿多诺的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当代辩证法传统,代表着形而上学批判的辩证进路。这一进路与海德格尔所代表的现象学的进路不同,它并不试图替换掉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框架,以“克服”形而上学,而是深入形而上学的辩证本质,寻求其内在的超越;这一进路也与实证主义的进路不同,它并不是固执于直接感觉经验的内容而将形而上学宣布为“无意义”,而是在寻求抽象的概念与感性内容的辩证统一。
第二部分 本文阐明了学界仍未充分注意到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法,并在此基础上表明阿多诺的哲学批判与社会批判的逻辑联系。其实,阿多诺的哲学批判本身就包含着实践的内容,因为形而上学本身就包含着“实践”的要素,或者说,形而上学本身就具有在人类的生活中实现自身的机制;在当代社会,形而上学的原理已经成为了统治着现实生活的意识形态,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因此形而上学批判必定包含了社会的批判。阿多诺一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也强调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和批判性。从而他就反对无理论的盲目实践,也反对无实践的空洞理论。因此,面对当下的现实,批判理论才是合理的选择,它具有理论的独立性,但又积极介入现实,直接地就是一种实践。
在社会批判的层面,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表现为意识形态批判,其典型就是启蒙的辩证法。在他看来,启蒙就是形而上学的实践。而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着启蒙与神话的辩证关系:在古老的神话之中已经包含着启蒙的要素,而当代社会的启蒙却倒退成了神话。启蒙的目的是驱除蒙昧,使主体获得自由和独立,而在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中,这种自由和独立却必须通过服从来实现。但阿多诺并不像尼采那样,从这种道德形而上学的批判走向一种非道德,而是主张一种新的道德。总之,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并非如通常理解的那样,是对现代文明单纯的否定和拒绝,它的实质乃是理性的再次启蒙,是启蒙精神的延续。
再次启蒙所指向的,便是阿多诺的乌托邦观念。这种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对马克思的解放精神的继承。不过马克思的解放理论所指向的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阿多诺认为解放实质上是一种理论批判的结果,在于打破和否定统治着当代社会的同一性逻辑。但是阿多诺却不能正面地说出这个理想性图景,而只能借助形而上学的语言,以否定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这说明阿多诺的乌托邦思想为形而上学打开一个向外的缺口,却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上学。因此阿多诺理论批判的目的并不真正地指向一个彼岸世界,而是寻求形而上学自身的改变。
第三部分 阿多诺的形而上学批判同时也包含着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拯救和保存,因此在他那里,形而上学是尚未结束的。但是在其效应史中,由于各种强烈的划时代的要求,这种拯救的要素并没有得到强调,并造成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片面理解。
哈贝马斯认为,否定的辩证法是近代“意识哲学”范式的可能性枯竭的标志,批判理论甚至整个哲学的发展就必须转向“后形而上学”,其实质就是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以交往代替和解。本文认为,哈贝马斯不仅没有深入到形而上学的辩证结构之中,对阿多诺的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因此就不能认真对待形而上学批判中的拯救性目的。哈贝马斯并没有因此而走出形而上学,相反,主体间性、生活世界这样的范畴恰恰将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性要素重新吸纳进来。相对于哈贝马斯的这种外在批判,阿多诺的内在批判表达了更为深刻的见地。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致二者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相似性。二者都将现实的统治追溯到形而上学的统治,并对形而上学展开了批判。后现代主义试图全面否定形而上学,以达到划时代的要求,而阿多诺则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所以,后现代主义者宣布主体死了,阿多诺则在批判主体性的同时,坚持着主体-客体的问题框架;后现代主义者声称解构形而上学,回到形而上学“之前”的状态,而阿多诺则试图通过反思达到主体与客体的非同一状态;后现代主义者追求绝对的多元性,而阿多诺则寻求一种非同一性中的“同一性”。所以,二者的根本哲学立场是不同的。
关键词:形而上学 辩证法 非-同一性 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