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建筑正在丧失文化识别性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2 21:26:0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艾未未:旅美艺术家、长城脚下“建筑师走廊”景观设计师;“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国顾问。)

任何建筑都要满足基本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实验建筑也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没有实验和实践之分,只是思考角度、设计方法和表达形式的区别而已。

任何建筑都是为人所用,没有人建房子是为了实验。况且,实验建筑一经建造,就是一种实践,就要为城市形态、甲方造价、居住者的使用负责。

建筑同样为人用,但是“用”的范围和外延是不同的。人们经常将一些很原本的建筑看作创新,这是因为常规的建筑离人们的生活太远了。比如北方住宅的一个基本问题“外漏阳台”,如果没有创新建筑师去改变,它会一直被实践建筑延续。可见对一些基本建筑问题的处理是创新建筑师的关注点。同时,建筑之“用”同样包含精神空间。例如,奥运建筑不仅用于比赛,还要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和精神,而这种精神价值往往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实用价值。建筑的经济性不能单单看建筑本身的造价和产生的效益,它通过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价值从而扩大单一建筑本身的价值。所以说简单地以“实用”为借口,其实是试图抹杀建筑所承载的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是对人性的简单化处理。因此,那些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及更多关心文化性的建筑才应称为“创新建筑”。

中国生产世界一半的服装,但只有低微利润。日本服装产量很少,但利润空间远大于中国。因为大量的复制降低了中国服装的文化价值。如果以放弃和牺牲文化为代价,简单追求数量,只能解决一时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没有了文化认同和识别的物质空壳,迟早成为全球化运动中的奴隶。

中国的建筑界就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由于快速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大量建筑复制品、城市复制品的出现,而今天的建设又在摧毁着所有城市的个性,这就必将使建筑及城市丧失文化性和识别性,长远看是对社会经济更大的浪费。但创新建筑师们又无力对中国日常的建筑构成影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建筑师在中国微之甚微。

社会的态度和意识是拯救文化及创新发展的根本,如果不将创新作为一个民族复兴的必然之路,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创新行为。可是目前关于中国建筑的创新理论还很原始和贫乏,在一些基本的建筑观点上还处于缺少共识的混乱之中,没有人静心研究和探索,这就造成了中国城市建筑缺少文化内涵,一味在形象上的追风复制。而中国知识分子又缺少在建筑领域的发言权,也就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和文化现状。这是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发展的代价。尽管实践建筑师们很勇敢地面对各种繁杂的工程项目,但是他们很难进入和世界尖端建筑师的讨论中,相比创新建筑,他们属于应用型建筑师,虽然成果比创新建筑师相对稳定,却没有实效性。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创新建筑师是有钱人的御用建筑师,其实不然。社会、政府给予创新建筑师的创新机会很少,大量的政府工程、低收入者住宅都交于设计院设计,他们没有机会做低造价住宅,其对于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创新观念就无从实践。幸好还有少数有思想的开发商给予他们一点空间,于是就在这个狭窄的缝隙中构筑中国创新建筑的天地。

艺术家参与建筑设计会带来新思路、新思想。但是建筑又不仅仅是一个创意的问题,是与城市、政府、业主、施工等方面相交织的复杂工程,这是艺术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解决的事情。但艺术家、创新建筑师又无法和实践建筑师合作,因为这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无法统一。随着社会发展,两类建筑师终究会合二为一,因为他们都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1

相关文章


上海现代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展示周18日结束
黑川纪章为昆明设计花园空港
黄帝故里百万巨资全球征聘策划大师方案揭晓
NBBJ上海工作室正式开幕
艾未未:建筑正在丧失文化识别性
同里:古镇面临世界建筑博览园挑战
浙大讲座:11月25日·俞孔坚·21世纪景观设计的大视野
武大城市设计学院学子在国际竞赛中喜获大奖
“海口市新埠岛概念性详细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公告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