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镜堂: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2 16:50:2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在讲述完东方奥运传奇之后,“鸟巢”和“水立方”依然在展示着“奥运之城”的无穷魅力,无论是晴日里蓝天、白云下,还是阴天里冷冷的北风中,总有无数游人穿梭其间,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所带来的雄伟和震撼。的确,它们是2008年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带着对奥运辉煌的美好记忆,人们不禁遐想,本世纪初,中国另一件举世瞩目的盛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在黄浦江畔,给上海、给中国留下什么样的珍贵馈赠呢?



黄浦江水映华冠

当然,上海不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让每一个关心中国的人失望。这座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远东都市,这座长江文明的核心之地,这座近代以来就一直为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不停探索的中国经济中心,在悄然间铸造着巍峨、瑰丽的“东方之冠”,它就是作为永久性建筑的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

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群中国本土设计师,而其中的领衔者就是中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日前,本报记者对何镜堂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开启文化对话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这句名言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建筑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就世界博览会150年历史来说,各种形态和设计的展览建筑就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伦敦水晶宫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从布鲁塞尔原子塔到西雅图太空针。在国家馆出现之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首先呈现在作为展示平台的展馆本身,正如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所说的那样:“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某种意义上,我们将国家馆建筑视作中国推出的‘第一件展品’。”

正是深刻认识到中国馆所承担的使命,何镜堂院士感到任务的光荣和艰巨。他回忆其设计创意的由来时说,在考察中国参与往届世博所设计的国家馆的基础上,他和他的设计团队觉得国家馆的设计必须在表现“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或许出于一个农耕民族对自己历史的眷恋,或许出于对中国出土文物的情有独钟,他们对古代的“斗”、和“鼎”等文化符号充满了兴趣,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设计选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思考。被称作“土木工程”的中国传统建筑将数千年的智慧倾注在对木结构的探索上,并逐渐形成“斗拱”这一经典代表。于是,以四大支柱为依托,层叠出挑的斗拱式“中国器”方案跃然纸上,而它最终征服了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从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并在吸收了清华大学设计方案的部分精华,形成了中国馆的最终设计方案“东方之冠”。

作为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对该方案的解读当然是最权威的,他在接受我采访时说,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庄严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庇护之下层次丰富的立体公共活动空间,以基座平台的舒展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际、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何镜堂院士强调,这个设计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中国红的外表和独特造型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当然,对其造型,不同的人还会有不同想象空间,有人说像传统建筑上的斗拱,有人说像一顶古代的冠,或者像一个装粮食的斗。

融合传统与现代

作为黄浦江边的一抹“中国红”,“中国之冠”从着色到外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中国文化基因。但是,在何镜堂院士和他的设计团队看来,如果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中国是他们的作品必须完成的使命。

实际上,仔细观察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人们会发现它已经充分地融入现代性:“东方之冠”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现代转译,创造出流动的现代空间效果。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具体来说,中国馆为人们提供四大交流平台:南侧的“城市广场”、9米高的国家馆架空平台、13米高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即“城市花园”、63米高的国家馆观景平台。可以想象,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可以无拘无束地走进这里,既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又可以进行各种自由洒脱的对话交流。

“建筑本身很‘硬’,很雄伟,有时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通过设计交流平台将其‘软’化。达到人与建筑的和谐,这四大平台的设计正体现了现代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即开放性和公共性。”何镜堂院士强调说。

不仅如此,在建筑材料特别是国家馆外墙立面材料的选择上,何镜堂院士和他的团队追求完美、煞费苦心。“用什么材料做外墙对表现‘中国红’的色彩特别关键,近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于今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由光学专家、材料专家等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在11月3日举行的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专题会议上,终于决定选择带纹理的金属材料作为外墙立面,至于纹理大小、纹理深浅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实验来确定。”何镜堂院士透露说。

克服困难铸造精品

中国馆施工进展非常顺利,到11月初,国家馆已经施工到40多米高了,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国家馆和地区馆的结构“双封顶”。2009年9月份之前完成内外装修,之后开始进行布展,到201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一些调整,据何镜堂院士介绍,到目前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有两项,其一:施工时中国馆的方向调整为正南正北,与世博轴平行,由于所在建筑区域是个倾斜的地块,近旁又有地铁线通过,这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目前这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其二:为满足展览的需要,地区馆面积比设计面积增大。设计施工人员通过拓展地下室的面积使这个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

既然称作“中国馆”,其建筑设计就要代表中国建筑应有的水平,而作为2010年世博会东道主,中国将在这个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对话,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同时表示,有中国南北建筑界的精诚合作,有全国朋友的关心支持,他们将克服苦难,铸造精品。



相关文章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获世界建筑节大奖
严重超支4.5亿 广州新图书馆停工半年多
632米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动工
北川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出台
对话何镜堂: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天津“三宫”大修 保留“王府”特征
英国零能耗住宅来华“落子”
大都会事务所赢得利比亚博物馆设计竞标
Design Hotel与中国酒店设计新概念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