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素瘤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6:21 23:29:3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恶性黑素瘤是起源于黑素细胞系统的皮肤恶性肿瘤,恶性度高,容易发生转移。根据临床及病理表现,恶性黑素瘤可分为原位恶黑和侵袭性恶黑两类;其中原位恶黑又分为恶性雀斑样痣、帕哲样原位恶黑及肢端雀斑样原位恶黑;侵袭性恶黑又有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浅表扩散性恶黑、肢端雀斑样痣性恶黑及结节性恶黑之分。
【诊断】
一、病史
( 一)多见于中老年人;
( 二)好发于暴露部位,尤其是指( 趾) 端,也可见于非暴露部位;
( 三)即可在原有色素痣上发病,也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发病;
( 四)原位恶黑可发生浸润性生长;侵袭性恶黑常发生转移。
二、体征
( 一)原位恶黑
1. 恶性雀斑样痣;
①多见于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
②早期损害为境界不清、色素不均匀褐色斑,以后损害缓慢增大;约三分之一的皮损10 年后才发生浸润性生长。
2. 帕哲样原位恶黑
①多见于非暴露部;
②早期损害为不规则斑疹或斑块,直径小,很少超2.5厘米;颜色多变而不一致,多呈黄褐色、褐色或黑色,常混有灰白色;
③一旦发生侵袭性生长,1~2 年内就会出现结节、溃疡及出血。
3. 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
①多见于掌跖、甲床及甲周,尤其是跖部;
②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 边缘不规则,境界清楚;常在短期内发生浸润性生长;
③甲与甲床受累常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 二)侵袭性恶黑
1. 恶性雀斑样黑素瘤
①多见于面部;
②常在恶性雀斑样痣的褐色斑之上出现一个至数个蓝黑色结节;
③晚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2.浅表扩散性恶黑
①多见于非暴露部位;
②常在帕哲样原位恶黑的基础上出现结节及溃疡;
③较早发生转移。
3. 肢端雀斑样痣性恶黑
①多见于黑种人及黄种人;
②好发于掌跖、甲床与甲周,尤其是足跖部位;
③由肢端雀斑样原位恶黑发展而来,原不规则色素斑迅速扩大,色素加深; ④皮损中央浸润隆起变硬或破溃、出血,伴有周围炎症反应。
4. 结节性恶黑
①多见于足底、下肢、外阴及头颈部;
②早期表现为斑块或结节,颜色不定, 多呈黑色或青黑色;后期损害呈蕈样或菜花状,可发生溃疡;
③损害生长迅速,较早就发生转移。
( 三)恶黑临床诊断信号
1.皮损形状不对称(a, asymmetry) .
2.边缘不规则(b, border).
3.颜色混杂(c, corlor ).
4.直径超过0.6cm( d, diameter).
三、组织病理
( 一)原位恶黑
病变位于表皮内,黑素瘤细胞成巢或散在分布;细胞大小不一,核异形,可见有丝分裂相;帕哲样原位恶黑瘤细胞大,胞浆丰富而淡染。
( 二)侵袭性恶黑
病变由表皮侵入真皮,在真皮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瘤细胞巢;瘤细胞不典型性更明显,细胞大小不等,核染色质丰富,有丝分裂相明显。
( 三)病理分级
clark将恶黑病理分为五级,Ⅰ级瘤细胞位于表皮内;Ⅱ级瘤细胞侵入真皮乳头层, 数目较少,Ⅲ级瘤细胞侵入真皮乳头下血管丛,并充满整个乳头层,但未达网状层;Ⅳ级瘤细胞侵入真皮网状层;Ⅴ级瘤细胞侵入皮下脂肪层;这种分法有利于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
四、鉴别诊断
需与色素痣、蓝痣、雀斑样痣、幼年性黑素瘤及基底细胞癌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
( 一)Ⅰ—Ⅱ级恶黑宜尽早手术治疗;
( 二)Ⅲ—Ⅳ级恶黑宜综合治疗;
( 三)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有骨骼、内脏转移产生压迫性疼痛者宜采用放射治疗。
二、治疗方法
( 一)手术治疗
Ⅰ级恶黑: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0.5~1厘米的正常皮肤,深度应达皮下脂肪层;所切除的组织应做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切除干净。
Ⅱ~Ⅳ级恶黑: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2~4厘米正常皮肤,浸润深1.5 厘米者,应同时做近卫淋巴结切除。
Ⅴ级恶黑: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周围4~6 厘米以内的组织,并做局部淋巴结切除手术。
( 二)放射疗法:是一种姑息疗法,常用标准电压为4500~5000拉德。
( 三)化学疗法:多采用联合化疗。相对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有① 放线菌素d加长春新碱;②卡氮芥、长春新碱及咪唑甲酰胺;③环磷酰胺、氨甲喋呤及5-氟尿嘧啶。
( 四)综合疗法:以外科切除为基础,同时结合放疗、化疗及免疫疗法等,以达到治愈或缓解目的。
( 五)免疫疗法:局部注射卡介苗、lak细胞、短小棒状杆菌及白细胞介素Ⅱ 等对部分患者有效。

相关文章


嗜酸性肉芽肿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面神经瘤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神经鞘瘤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神经纤维瘤病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恶性黑素瘤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蕈样肉芽肿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良性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梅毒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获得性梅毒_皮肤性病科疾病库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