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六章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4 23:19:3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知识要点】
本单元叙述的是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历史。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阶段。
明清统治者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明朝前期在加强对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的控制方面上下并重。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行中书省,设三司。设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在文化教育方面实行八股取土,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朝,皇帝通过设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清政府一再兴起文字狱,严酷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这充分表明自战国以来的封建制度即将走到尽头,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
明朝建立初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使农业、手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江南的某些城市里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清代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缓慢的发展着,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反映。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封建统治者注重发展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多次取得反对外国侵略和粉碎企图分裂祖国活动的胜利。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经台州九捷,荡平浙东倭寇。与俞大猷配合,基本上扫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巩固了海防。1661至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亲自出征东北,1685年和1686年,领导清军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迫使沙俄于1689年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建立之初,蒙古族分裂,瓦刺进攻明朝失败后日益衰落。鞑靼部俺答汗主动与明朝通好,修呼和浩特城,促进蒙古经济的发展。清朝统治者平定了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和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千里迢迢返回祖国。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密切了同海外各国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清朝统治者对外奉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专制主义的空前强化,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哲学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文学以小说和戏剧为主流。《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表现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中不乏鞭挞封建礼教、反映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内容。绘画艺术方面,诗、书、画合为一体;对我国书画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教育,具有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八股取土使科举制失去了往日的积极意义,文字狱、查封书院或改为官办书院;也正是封建制度的衰落在教育方面的反映。西方传教士东来,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重要概念】
靖难之役;八旗制度;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改土归流;理藩院;西洋、南洋。
【易混史实】
李贽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史》第五章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从压力和挫折中寻找宁静和快乐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ABC理论帮我摆脱心理困境
《中国古代史》第六章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我学会了悦纳困难学生
《中国古代史》第三章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