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哲学讲义(1)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5:07 18:41:2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所考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内容是一个严密,完整,而且稳定的理论体系。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也就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章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节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这一章本身的试题分值不算高,可它的问题非常重要。
如"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很有一种天地玄黄,万古洪荒的味道。虽然是德国人提出来的,像不像是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理解了它,不仅是跨进了哲学的门槛。更直接的,是获得了解题的重要方法。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若是理解了这一个问题,就算是窥见了现代哲学的堂奥。绪论这一章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直接包含多少题,而在于它实际上给出了理解全部哲学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基本的哲学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而也就奠定了对整个考试体系后续章节的一些重点试题的基本破解方法。
第二部分是"唯物论",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这一章的三节讨论了三个非常抽象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物质?实践为什么具有物质性?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对于公共课来说,难度很高,因此试题过去不算多。但近两年这一章开始热起来了。
这首先是由于这一章在理论上的重要性所致,从理论上说,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为什么?因为你是"唯物主义",你当然得先把你"唯"的这个"物"究竟是什么界定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物质问题并不都是老生常谈,除了正确理解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层次与客观实在性的关系以及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之外,还要将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把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也就是说,需要清晰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实践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有点深奥,什么"双向对像化"、"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但其实一点就通,按住了"穴道"则不难豁然开朗。至于考点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问题更是不能忽略。
第三部分是"辩证法",即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这一章的理论结构看似复杂纷乱,实则框架非常清晰。就是"两大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三大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这一章一直是"题窝"。十几年来题目层出不穷,分值占到十年中题目总分值的近四分之一。这绝非偶然。
首先是由于这一章的理论内容具有最为直接的方法论功能。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何一个部分,任何一条基本原理都具有方法论功能。但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范畴对于指导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更为突出和直接的意义。其次,这一章的理论内容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在唯物辩证法领域的理论贡献所具有的深远影响使得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宣传和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在这一章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念,这是对于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所作出的新的运用和新的理解。这些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一方面指导我们认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形成了灵活多变但又"不离其宗"的考点。
第四部分是"认识论",即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它的四节,讨论了四个问题,即认识的本质、过程、目的、方法。轮廓很清晰,层层递进,很有节奏感。这一章的研究对像与前两章不同。"唯物论"、"辩证法"研究的对像是"世界",而认识论的对像是"认识",是以人的认识过程为对像的哲学理论。从考试命题的角度,这一章是毫不逊于上一章的"题库",十年来真题分值也接近总分值的四分之一。
认识论的理论内容决定了它的基本原理具有非常突出的方法论功能。像"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是高频命题点,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考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根据新的实际,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全局,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有力地指导和推动着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和"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的体现。因此,认识论应可扮演"理论重点"和"命题热点"兼于一身的重要角色。
第五部分是"唯物史观",由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共同组成。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重头戏。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在理论上的科学再现。它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五章);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主体的作用(第六章);它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又丰富和深化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乃至去年秋季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的精神既反映了实践的最新发展,又概括了理论上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内容在考试中的重大命题意义特别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