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二章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硕士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4:30 08:29:3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与人类物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一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办教育需要必要的物质投人,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它所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教育也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格、类型的劳动力的数量,制约着教育普及的程度。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家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蒸汽机)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电气)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电子)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如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关系,全日制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关系,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等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发展更新。自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根据他对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英国以及欧洲实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后,世界各国许多的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核心的。而每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都反映了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在今天,把新的科技成就引进教育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就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将大大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水平。
  二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请把百考试题教育硕士站加入收藏
  一方面,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百考试题。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要靠科学技术人才把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来完成;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生产工具要通过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发挥作用;高水平的生产、经济效率要靠大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来实现。而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教育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任何科学技术都不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晶,是人类不断积累、继承和创造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学校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还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通过对已有科学技术的整理加工,可以使下一代更迅速、更易理解地掌握这些知识。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功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作出特别的贞献。
  三 人力资本理论
  关于教育对生产力的贡献的认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经验认识的水平。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真正引起注意是在6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以后。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把土地、劳动、资本看作生产的三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量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基本要素的投入量决定。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从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 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ehultz)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百考试题。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
  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从测定教育资本储量人手。舒尔茨首先计算出美国1929年积累的教育资本总额为1800亿美元,1957年增至5350亿美元,1929年每个劳动力平均的教育资本是3695美元,1957年增至7868美元。这说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凝结在每个劳动者身上的教育资本量增加了。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相关文章


2009年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4.24)教育硕士考试
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二章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硕士考试
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二章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水平教育硕士考试
2009年教育硕士教育学第二章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硕士考试
2009年教育硕士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4.25)教育硕士考试
2008年在职教育硕士英语统练附答案(三)教育硕士考试
2008年在职教育硕士英语统练附答案(四)教育硕士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