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3:03 23:01:5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二十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
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二十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答: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
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二十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二十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地位;第三,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第四,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和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伟大目标。
二十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
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
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十六、简述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的强烈愿望。
第二,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经过建国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课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必然性。
第三,集中反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十七、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提出及指导方针?
答:正确认识社会注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以苏联为借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二十八、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二十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三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答: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三十一、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答:(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十二、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答: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
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
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三十三、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十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
三十五、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三十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十七、"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三十八、"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
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三十九、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2009年成人高考信息请访问:百考试题成人高考网 百考试题成人高考网校 百考试题成人高考论坛
相关文章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讲义六十三:艺术批评的性质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讲义六十二:审美效应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讲义六十一:鉴赏过程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讲义六十:审美期待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二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一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练习题二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练习题一成人高考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复习题二成人高考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