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精选题:第6题:收入分配制度考研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2 18:33:1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6题 在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中,各种生产要素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价值分配,如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试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分析不同制度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质。

  【提示】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相互联系、但又不同层次的两个问题。科学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认清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本质区别的关键。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看到现行分配制度下的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化、扩大化,不但不利于社会公平,还会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采取正确措施,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是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和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大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2000年考查了所有制结构,7年之后的2007年再次考查了基本经济制度。那么,2002年考查收入分配差距(2002年文理科第35题要求考生分析收入差距这一现象),7年之后的2009年是否会再次考查收入分配制度呢?我们拭目以待。
  依据启航对相关理论的全面把握和分析,2009年考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及其依据,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2)科学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比较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本质区别。
  (3)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4)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应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相关知识点1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1.必须分清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的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2.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物质要素和基础,与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2)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创造新价值,它们只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和载体。(3)劳动者是商品生产中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劳动,可以生产出使用价值,同时创造价值。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确立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一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它们在生产中的贡献决定了它们在分配中的地位和比重,这样各种生产要素就会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流动到效率最高的环节上去.三是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4.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1)“三位一体”的公式:三种“要素”创造三种收入,即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理论。这一理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反映。它利用这一现象掩盖事物的本质,把按“三种要素”分配说成是三种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否认劳动是价值即上述三种收入的唯一源泉,否认利润、利息、地租是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其要害在于否认资本主义剥削。(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本质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关知识点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2.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二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不同企业的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三是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劳动量为尺度。四是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相关知识点3 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矛盾过于突出,影响社会公平,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
  2.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从历史方面看,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过去存在的部分行业收入分配不合理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如垄断性行业)。②从现实方面看,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③从制度建设方面看,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市场体系与机制尚不健全、管理的疏漏和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
  3.调节个人收入分配:(1)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相关知识点4 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2.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 百考试题编辑祝各位好运!

相关文章


考研冲刺必看: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预测(6)考研
2009年考研政治精选题:第7题:辩证法唯物论考研
2009年考研政治精选题:第6题:收入分配制度考研
2009年考研政治精选题:第5题:民族资产阶级考研
考研冲刺必看:2009年考研政治答题口诀考研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