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双学位辨析解说:辨析双学位双学位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2 17:56:30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观点交锋之一:如何解决双学位教育出现的问题?

  卢某: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情况来看,大学学生修读两个专业是有困难的,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做加法和减法,辅修专业课程加上去了,学生学习有困难,怎么办?这就要把主修专业的课程减下来。

  目前我国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负担较重,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应用英语、俄语3个专业的学分在170个左右,学时在3000个左右。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毕业生要拿到200个学分左右才可以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分量也在180~200个。

  与国内相比,美国平均起来一名本科生基本的学习量是128个学分左右,日本也规定本科生的基本学分量是128个,他们培养的学生无疑也是优秀的。这间接证明要求学生学的多,不见得教育一定是高质量的,也许恰巧造成了低质量。

  学生的所有在校时间都用课程塞满了,他就没时间自主地思考问题。主修学分要求高的学校很难开展双学位教育,主修专业已经让学生不堪重负了,他怎么来做加法呢?基于这个理念,北大在1999年和2003年将学生主修专业的学分从180个左右减到130~140个,是我国学分要求最少的高校之一。2007年北大毕业生人数是2773人,其中929人获得双学位,151人获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据统计,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学生近年来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主修专业学分降下来了,给了学生空间,学生自己就有时间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些学生去辅修双学位,也有些学生立志要做生物学家,这100多篇SCI论文中有29篇文章本科生是第一作者。主修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恰恰是通过减轻主修专业的负担而更加凸显出来。

  陈某:我国目前高校学生的负担比较重,一名学生在大学只学习4年,时间还是有限的,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并没有必要采用双学位教育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学生的所有时间都圈在课堂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安排一些内容丰富、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参加,这样对他们人格的培养更有好处。

  观点交锋之二:主辅修与双学位哪个更好?

  卢某:从理论上讲,双学位教育适合所有的学生。很多考入大学的学生一入学还拿不定主意:学历史还是学经济呢?这个时候就要两个专业一起学。也有的人一开始要学历史,快学完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大喜欢历史而是喜欢经济,这个时候也要给学生学习经济的机会。

  不仅仅是重点大学,其他院校甚至是高职院校都可以推行辅修/双学位教育,双学位教育说到底是一个教育机会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还不够灵活,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给予学生在其各年龄和人生阶段、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了解后的教育机会。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应当变得更加灵活、开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这是教育质量工程中目前尚未被注意到的方面。

  陈某:我国和日本目前都是学历社会,唯学历论在西方已经作为被批判的对象,日本也已经反省了二三十年,现在大力推行双学位教育,很有可能对学历社会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施行双学位教育的本意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却很容易演化成学生单纯地追求学位这一纸文凭,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现在有些西方国家对员工学历对应工资的标准有具体政策,每一档次的文凭起薪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严格规定聘用博士、硕士、学士的起薪是多少。如果有相关规定,公司等用人单位就会考虑到用人的成本,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哪一档次学历的员工,那么我国目前的学历高消费的状况就会得到改观。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终归会看清:用人的标准说到底是人的能力而不是文凭。市场上的信息反馈到学生及其家长那里,就会缓解大家蜂拥而至考研究生或者辅修双学位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教育实际,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方面,主辅修制比双学位更加合适,而没有必要颁发学位,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课程记录中体现出来就可以了。

  就文科学生来讲,他们泡在图书馆里相互切磋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能力。相反,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以后就忘了内容,这样学生学不到什么,如果双学位教育仅起这样的作用,就没有必要再大力推广。

  观点交锋之三: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卢某:举几个例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本科专业是武汉大学物理系。北大2003级毕业生刘达颐,主修专业是物理,同时也拿到了经济学的学位,毕业后到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是按双学位找的工作。

  这些人都是在校学习时找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成功了,同样可以成为人才。一所大学培养的是各个领域的人才,而不必须培养某一个专业的人才。有人不赞成辅修,说辅修了另一个专业就影响了主修专业的学习。可如果主修物理、辅修经济学的学生毕业以后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何苦物理专业必须让他学那么好呢?

  陈某: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可以通过类似企业培训的教育制度来完成,而不是要求大学去承担直接为社会输送完全合乎某个行业“规格”人才的使命。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学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观点交锋之四:除了知识还需要些什么?

  卢某:大学并不是培养学生一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让学生来自己选择,因此主修辅修学分都要适当减少。主修辅修专业在人才成长过程中都应当是引导型的专业,而不是灌输型的专业。我国的高等教育要转变观念,尤其是主修专业的教师应当转变观念:高校要培养人才,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人才,而不必须是某一个专业的人才。不能简单地说主修专业学得不好,辅修专业学得好就是对主修专业的浪费。

  陈某: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修读了多少课程,拿到几个学位,更重要的是大学的环境和氛围。学生的起点、教师教学水平、学术研究、同学关系等等形成的学校氛围,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很多校友毕业后回忆他在大学里的收获时,很少是体现在课程和学历上的,更多的是回忆起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好的大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兴趣、毅力的锻造等看起来并不实际但却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东西,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校友反过来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积极进取。这也是我认为大学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固定标准的原因,从这一点上来讲,应鼓励学生自由发展,没有必要用学位来限制他们。

  观点交锋之五:如何看待毕业论文和授予学位?

  陈某:学位的授予要谨慎行事,授予学生学位还是要以学位论文作为重要依据。学位论文实际上是一种学术水平的标识,学生不在所修专业领域做出达到一定水平的论文,没有这种必要的对学生学术水平的检测,是没有依据授予学位的,这对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是一种损害。学位的授予工作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它关乎一个国家学术声誉的大事,应谨慎从事。

  例如,日本将研究生培养分成两段,用课程来加以区分,前半段是博士前期课程(硕士课程),后半段是博士后期课程(博士课程),课程修完,学校只发给“硕士或博士课程修了”证书,你要学位,就得提交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能够获得。学位是标识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这一点是确定的。

  在授予学位方面有3个基本观点:第一,即使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但是主辅修制比双学位更适合,不必授予学生两个学位。第二,如果要实行双学位教育,应限制在一些重点大学,因为这些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较高,学生生源也比较好,有更多的学生学有余力,而且学校也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教育质量有保证。第三,如果实行双学位教育,要切实把好培养质量关。包括教师指导、考勤、学习水平的确认,这些环节都要有保证措施。要限制双学位教育的范围,教育对象应该是真正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潜力并不大的学生修读双学位,一方面会浪费学校资源,另一方面也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高教领域有很多问题需要溯本清源,比如高考,本来只是一个考试,高校在招生时进行某种形式的考试选拔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会让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高考就变味了,现在受到很多的批判。大学教育也是如此,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加诸太多的东西。我们要还原教育本身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的永恒主题。

  卢某:双学位的学生没有必要在其辅修的专业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主修专业已经受过这样的训练,辅修就没有必要再写毕业论文。美国有些大学连主修专业都不需要做论文,一个人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目的是以后准备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可是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并不不需要那么多科学家。

  大学可以把毕业论文列为选修,让有志于以后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事业的学生自己选择,也正好把老师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让学生做两个毕业论文更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说到底是强迫学生学还是鼓励学生自己学的问题,把学生的主修负担减下来,给予学生学习两个专业的机会,辅修专业更要完全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去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双学位培养之背景:

  卢某:我国本科专业划分了11个学科门类,这样划分就很容易实现双学位同时授予一个学生。我个人认为就算给两个理学学士学位也没有问题,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有清楚的认知。

  陈某:目前我国学科专业分得比较细,比如读历史的学生肯定要拿历史学的学位,专业界线比较明显,人才培养方式还比较单一,双学位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源还是自由选择专业比较困难。

百考试题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辅修_双学位2008年秋季招生时间安排双学位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辅修_双学位课程计划表双学位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辅修_双学位2008年秋季招生简章双学位考试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秋季学期双学位最终确定选课通知双学位考试
2008年双学位辨析解说:辨析双学位双学位考试
云南师范大学关于面向全省高校的“教育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本科专业双学位教育招生章程双学位考试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双学位教育招生答学生问双学位考试
清华经管学院经济学双学位首届学生毕业双学位考试
湖北19所高校学生可修武汉大学双学位双学位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