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名 |
解说 |
示例 |
九州 |
传说我国上古时期的行政区划是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一般指中原地带 |
陆游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八荒 |
"八"是指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荒,是荒远之地。"八荒"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
五湖 |
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①泛指海内之地,即全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②指我国周边环绕的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随时代变化,四海所指亦有变。) |
"海内存知己"。"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山东 |
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太行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为"山东",泛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之地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江东(江左) |
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南偏南、东北偏北流向,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古人习惯上叫"江东"。即今苏南、浙江及部分皖南地区 |
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
江表 |
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东吴 |
三国时吴国地处江东(指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故名之 |
"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即斩之。" |
关中 |
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京畿地区叫"关内"或"关中" |
"欲王关中。" |
关西 |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为关西 |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崤函 |
古代崤山函谷关的合称 |
"据崤函之固。" |
塞外(朔北、漠南) |
塞,指长城要塞。塞外是指长城以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一带 |
"昭君出塞"。即到了塞外 |
百越(百粤) |
秦时"百越"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姑苏(吴县) |
江苏省苏州市的别称 |
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京口 |
古城名,故城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曾是东吴孙权等朝建都古城。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山、水之"阴阳" |
山之"阴"--太阳照不到之面,即"山北" |
如"山阴"(古地名)后入会籍,又入绍兴 |
山之"阳"--太阳正照之面,即"山南" |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 |
水之"阴"--河水"南岸" |
如"淮阴"在淮水之南岸 |
水之"阳"--河水"北岸" |
如"汉阳"、"洛阳"在汉水,洛河北岸 |
五岳 |
因历代帝王曾在此五座大山中祭祀而得名。泰山(东岳,又叫岱山,岱宗,山东)衡山、(南岳,湖南)、华山(西岳、陕西)、恒山(北岳,河北)、嵩山(中岳.河南,少林寺在此)。 |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赤壁 |
山名。在湖北省蒲圻县的长江南岸,与洪湖隔江相望 |
"赤壁之战"。苏轼在赤壁(今黄罔)怀古,写前后《赤壁赋》与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