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GCT工程硕士考试语文资料第一章复习(1)工程硕士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9:01:02 17:51:5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1章、中国历史
1.1. 先秦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1.1. 知识体系
1.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早期:山顶洞人.繁荣期: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帝和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奴隶社会。
(1)政治。
1)政权更迭。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②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③商纣暴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④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2)重要制度和重大事件。①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②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初实行分封制。③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
(2)经济。
1)经济制度:①西周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②春秋齐国管仲变法,鲁国实行“初税亩”,促使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2)经济发展:①农作物品种增多,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②青铜铸造水平高,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③商周的陶瓷业、漆器制造业迅速发展。④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商周交通运输业发达。
(3)文化。
1)商朝了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出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
2)夏朝出现《夏小历》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记录(夏商时期)。
3)商周时期已有了较为丰富的医药学、地理和生物学知识。
4)主要文献有《尚书》和《周易》。
5)雕塑和青铜艺术达到高峰。
3.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的瓦解时期。
2)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诸侯间进行兼并战争,出现战国七雄,最后秦国完成统一。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较为突出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北京安通学校提供)
(2)经济。
1)铁器、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2)水利灌溉事业发展,出现了都江堰和郑国渠等。
3)冶铸业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青铜铸造工艺、煮盐、酿酒等技术提高。出现了有关手工艺的专著《考工记》。
4)商业发达,城市繁荣。
(3)文化。
1)思想。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文学。出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诗人屈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成就极高。
3)艺术。青铜艺术和音乐、绘画艺术达到很高水平。
4)天文物理。春秋时期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墨经》中阐述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5)医学。出现名医扁鹊。
1.1.2. 要点详释
1.井田制和分封制。
(1)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规定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一定的贡赋。春秋时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以及耕作技术的提高,出现了“私田”,随着“私田”的增多,春秋后期的鲁国等先后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可见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北京安 通学校提供)周王把王族、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起诸侯国。作为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1)有利于整个周王室有效地控制整个领土。
2)有利于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普遍实行,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一些大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逐渐崩溃,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分封制瓦解的直接原因是,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大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齐桓公通过葵丘会盟迫使各诸侯承认其霸主地位。秦统一后建立了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二者都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无义战”。争霸战争其实质都是大国相互兼并、扩张领土、掠夺财富、争夺对其他诸侯国支配权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和发展.使华夏族和各少数民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各国为争霸权,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生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分封制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严重障碍,以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取而代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出现,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在争霸斗争中,分封制、宗法制等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被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随着自身经济力量的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进行了变法,确立封建制。
3)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主张、学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旧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4.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和进步性。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1)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基础上的,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没有剩余产品,所以不可能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
2)奴隶主用强制劳动代替了原始社会的自然分工,并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奴隶,有可能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3)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另一部分人摆脱了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同时,奴隶制度又是残酷的。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私有制,破坏氏族传统,为了实现对奴隶剥削和压迫,建立起残酷的国家机器。此外,奴隶主阶级为满足个人享受,奴役、剥削、虐待奴隶,如商朝出现了“人祭”和“人殉”。
5.百家争鸣的出现和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形成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同时私学的兴盛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王室衰微,各国纷争,政局的变化无常,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各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针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文化的繁荣?C涌现Bs鲆淮笈判愕乃枷爰液驼苎А⒄窝Ю砺郏灾泄糯沃贫鹊姆⒄购头饨ù乘枷氲娜妨⒌於ǖ幕 ?
6.禅让。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四方部落领袖)(北京安通学校提供)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随即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史称“禅让”。
7.牧野之战。
周灭商的战役。周文王死后第四年春,周武王乘商军主力在东南的机会,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会合西南的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进攻商纣,经孟津进抵牧野(今河南淇县)。商军中的奴隶兵掉转武器,发动起义。周军进占商都朝歌。纣自焚死,商亡。
8.五霸。
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