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文科)
简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D5C6D7B8A9C10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A、B、D、E12A、B、D13A、B、C、E14A、B、C、D
15B、C、D、E16A、B、D17B、D18A、B、C、D
19A、B、D、E20A、B、C、D、E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1分)。
1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可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可见,B项正确。C、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不是科学性的根据。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才有C、D两项所述内容。
【必背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
【应试对策】本题容易错在不能很好区分学科的科学性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要注意把握其各自特点。
2答案:A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区分的依据是资本周转方式的不同,区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可见,A项正确。
C项是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B、D两项虽表述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部分差异,但未阐明两者在价值转移方式上的不同。
【必背考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搞清楚生产资本几种不同划分的依据,还要注意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以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
3答案:C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题干问的是“理论核心和结论”,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其中A、B项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理论发现,D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背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地位。
【应试对策】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是第一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学说是第二个层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之上的第三个层次,即理论核心和基本结论。新大纲已经删除,本题内容作一般了解即可。
4答案: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两个根本原则。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多次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两条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根本任务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注意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与根本任务等概念的联系及区别。
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1998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文科)
5答案:C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件。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李鸿章等所开展的洋务运动的惨败,使孙中山进一步认识到清王朝已经不可救药,转而开始从事反清的革命运动,其具体的时间和事件标志是他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可见,C项正确。
【必背考点】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事件
【应试对策】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6答案: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只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某一方面的描述。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应试对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对这些特征的总体概括和理性认识。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是常考点,要准确掌握其中几个重要概念。
7答案:B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收入的分配。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国民收入创造出来后,需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其中,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分配。据此分析,B项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A、C、D三项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必背考点】国民收入的分配。
【应试对策】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8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题: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党的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可见,A项正确。C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B项“诚实守信”和D项“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应试对策】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即集体主义的阐述,要认真学习。
9答案:C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于1993年11月正式生效,宣告欧洲联盟的建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基本勾画了2000年前欧共体的经济、货币、政治、外交和安全建设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是欧洲联合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
【应试对策】“欧盟”是一重要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合及一体化进程是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考生复习时应注意掌握。
10答案:A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曾根内阁时期的日本对外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82年7月,中曾根内阁在第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据此分析,A项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中曾根内阁时期的日本对外政策。
【应试对策】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走向的重大问题,考生复习时应注意掌握。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1答案:A、B、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A项所述出自《系辞》,它从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认识到一切事物在变化不已,故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项所述出自《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包含了任何事物都向其反面转化(矛盾转化)的思想。D项所述出自《春秋世伦》,“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表达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过渡的思想;E项所述出自王夫之的《太和篇》,“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发展变化的思想。据此分析,正确选项为A、B、D、E。C项所述出自董仲舒的《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不动论。
【必背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应试对策】中国哲学史上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考生复习中应注意搜集材料,并学会分析。
12答案:A、B、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A、B、D三项所述,是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符合题意。
矛盾双方能融合,但不能调和。矛盾调和论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矛盾融合论不否认对立双方的斗争,认为发展都不能不经过斗争,也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对立面的融合,故C项不合题意。E项否认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错误的,也不合题意。
【必背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应试对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其含义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作用是经常性考点。
13答案:A、B、C、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的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
【思路剖析】民主共和制这种政体与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最相符合,也与商品经济所要求的自由买卖、自由竞争、平等交换的原则最相适应,所以比君主立宪制更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及调节资产阶级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因而被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亮”,列宁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意义。选项A、B、C、E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故D项错误。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阶级实质。
【应试对策】学习资本主义民主要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质进行对比,加深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
14答案:A、B、C、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列宁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依据,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其次是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爆发战争,最后是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突破。这里的“薄弱环节”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下的国家,它有四方面内容:一是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三是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比较高,四是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由此可见,A、B、C、D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学说。
【应试对策】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15答案:B、C、D、E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这次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B、C、D、E四项为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时提出来的。A项“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也是邓小平提出的,但时间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
【必背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应试对策】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重点考查内容。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几个重要阶段。其中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和掌握,要结合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以把握其科学体系。
16答案:A、B、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试题: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权责明确的企业制度,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据此分析,A、B、D三项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重要考点。
【应试对策】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出资者权利和法人权利,什么是企业的资产支配权和经营自主权,等等。
l7答案:B、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20世纪80年代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关于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飞跃”:一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二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由此可见,B、D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应试对策】本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考核,知识掌握的扎实,就能够看到题干中其实隐去了“两个”这一关键词,这样就不会漏选。
18答案:A、B、C、D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来往日益发展。1983年确立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原则,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指针。可见,A、B、C、D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应试对策】中日两国自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总的来讲发展是平稳的,但时有波折。这也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常考点,考生注意收集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资料,以增强对中国外交策略科学性的认识。
19答案:A、B、D、E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联合国的主要机构。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下设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因此正确选项为A、B、D、E。
【必背考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应试对策】此题是对大纲知识点的直接考查。联合国是最大国际政治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常考点。因此,考生复习时仍要关注。
20答案:A、B、C、D、E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思路剖析】本题五个选项,出自江泽民在1997年10月访美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阐述了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选项A、B、C、D、E都是江泽民此次讲话中阐述的指导方针。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1997年10月26日—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2年后首次访美。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举行会晤时商定,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这是1997-1998年度的重大时事。
更多内容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和研友们去交流么?去论坛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师博客
三、简答题(每题4分)。
21参考答案:
(1)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分)
(2)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分)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旗帜并写进党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使之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回答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指出党章修改的内容;二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有的考生在复习时,只是关注了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却没有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具体内容,所以,不能准确地按题意予以回答。这就提醒考生在复习时事政治时:第一,掌握某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第二,注意重大事件的意义。
22参考答案: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分)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分)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里为之奋斗的纲领性目标。本题答案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报告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是1997-1998年度最为重要的事件,十五大报告的基本框架是政治课考试的重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题5分)。
23参考答案:
(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3分)
(2)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2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本题出自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用比喻说明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该命题是正确的,要求分析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哲学是“一朵花”,但又“不结果实”。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要指出唯心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即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同时又要指出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而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必背考点】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
【应试对策】本题的回答有两个方面,首先要解释问题,然后要运用所学知识引申问题,即所谓的辨析。有的考生只是停留于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是他们不清楚本题要求辨什么。同时,本题涉及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涉及很多知识点。如认识的直线性和片面性,主观性和盲目性,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以加深对这些概念及其本质的理解。
24参考答案:
(1)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1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分)
(2)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3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关系。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在未加确切限定的情况下,所谓劳动生产率通常是指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二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必背考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使用价值量的关系。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等。
25参考答案:
(1)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2分)
(2)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因此,它也就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3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革命史》: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回答时首先要指出题干中合理的部分,即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其次要指出其错误的一面,即它还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紧密相连,又依附于外国列强,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自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之成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总之,没收官僚资本,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必背考点】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应试对策】回答本题,理论基础是: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对于这样问题的把握,要学习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会有更大帮助。在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时,要注意联系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个实际,把一些问题放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加科学一些。
26参考答案:
(1)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2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因此,我国多党合作制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3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八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不仅要对“不是一党制”进行说明,还要对“多党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回答一党制和多党制的含义;其次要阐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最后应明确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必背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应试对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政治课的常考点,在复习中要准确把握其特点:第一,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基本活动准则;第四,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
27参考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分)
(2)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3分)
(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3分)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不仅要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更要明确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结合材料中的说法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具体回答问题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要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其次,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再次,说明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并指出题干观点的错误实质和实践危害;最后,简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现实意义。
【必背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应试对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时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而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考点。回答本题,要从哲学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的性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意义等几个角度着手,问题论述得就会更加全面。
28参考答案:
(1)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2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2分)
(2)我国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城市土地,都应该交纳一定的土地使用费,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2分)国家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并按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土地使用费,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4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指导意义。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六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需要阐明两点:第一点是找准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同时指出地租的含义;第二点是结合该理论依据,指出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现实意义:征收土地使用费对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必背考点】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应试对策】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就是“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经济学依据,只是记忆,没有理解,就难以解答这样的问题。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每题10分)。
29参考答案:
(1)材料1将冯玉祥、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战争。材料2完全否认福建事变的抗日反蒋的进步意义,斥之为革命的改良主义。错误的性质是“左”倾关门主义。(3分)
(2)党开始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策略路线。(1分)
(3)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这是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有同情、中立甚至参加抗日的可能,即使是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党有必要也有可能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4分)
(4)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正确判断,是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基本前提。(2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依据及党内围绕此问题的争论。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
【思路剖析】第一问,分析材料1和材料2。这两则材料都是党的党内出现过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他们看不到“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把民族资产阶级看成最危险的敌人,否认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材料中的观点将冯玉祥、方振武等领导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战争,否认福建事变抗日反蒋要求的进步意义,这不利于中国的抗日,反而对日本侵华有利。
第二问,比较材料1、2和材料3、4。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军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指出组织抗日联军和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了国内的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党的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第三问,结合第二问,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即社会意识的变化,它是由社会存在及其变化所决定的,具体到党的“策略路线的转变”,是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决定的。
第四问与第三问,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结合前面的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正确分析、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共产党人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必背考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依据及党内围绕此问题的争论。
【应试对策】考生解这道题的主要失误是抓不住关键,比如,哪些问题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依据,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要作深入的分析。
30参考答案:
(1)美国侵越战争失败和国内经济衰退,造成内外处境困难,在与前苏联的争霸斗争中处于守势,所以转而实行人权外交,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3分)
(2)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把人权外交作为分化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手段。其原因:①美苏力量对比出现有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开始推行超越遏制战略。②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遇到了严重困难。(4分)
(3)当前依然存在国际政治旧秩序,少数西方大国提出“人权无国界”的主张,目的在于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继续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按照这类主张行事,不仅不能解决人权问题,反而使得少数西方大国干涉别国内政的现象愈加严重,势必造成天下大乱。(3分)
【命题出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及历史演化。现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
【思路剖析】解答这两个问题,要求考生适当地结合两个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第一问,涉及材料1和材料2。材料1表明卡特已将“保障人权”作为美国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材料2说明了当时美国正处于内交外困的状态,即“越南战争”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紧张”,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想到了“用水对付火”。
第二问,涉及材料3和材料4。材料3中提到美国已接近“一场历史性的较量的尾声”,这是1989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的一段讲话,当时的前苏联与东欧正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所谓的20世纪“90年代新政策”也就是布什政府提出的“超越遏制”;材料4表明美国已在人权外交上初尝“胜果”,意欲进一步加大人权外交力度,将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
第三问,涉及材料5,实际上就是考查西方大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无论是卡特政府公开推出人权外交,还是布什政府加大人权外交力度,都有其战略上的原因,同“炮舰政策”一样,实质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势必造成天下大乱。
【必背考点】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及历史演化。
【应试对策】美国人权外交,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点,它非常具有迷惑性,典型地显示了美国外交的真实本质,从而也成为常考点。对于美国人权外交战略的分析,一般要把握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要抓住它的本质;其次,要掌握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正式打出“人权外交”旗号的原因;最后,要掌握人权状况的发展的历史性和复杂性。
更多内容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和研友们去交流么?去论坛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师博客
1998年政治理论试题(理科)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3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4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
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
6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这就是说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
7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同共产党人主张相近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是
A邓演达B谭平山C廖仲恺D陈友仁【】
8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就敌我力量对比而言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与装备上已接近国民党军队
B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仍占明显优势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与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
9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统一定价与分散定价相结合的价格制度【】
10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价格总额【】
14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E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15垄断价格的形成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垄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C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仍然一致
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垄断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16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除强占香港外,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有
A协定关税B投资设厂
C设置租界D驻扎军队
E领事裁判权【】
17促成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主客观因素有
A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
B.列宁与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C党开展了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D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E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的认识【】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D独立自主
E党的建设【】
1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A独立的外交权B行政管理权
C独立的防务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E立法权【】
20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阐述的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用战略眼光和长远观点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牢牢把握两国关系的大局
B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C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
D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
E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4分,共8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1简述党的十五大对党章总纲的修改及其意义。
22简述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四、辨析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3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24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25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2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五、论述题(共2题,22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7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12分)
28试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10分)
六、材料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9下列是中国与美国、日本宪法有关国家制度的材料:
材料1
美国的“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应召为合众国服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众议院“独立拥有弹劾权”,“参议院独自拥有审理一切弹劫案的权力。”“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议案,在成为法律前应送交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该议案,即应签署,如不批准,则应将该议案连同其反对意见退回最初提出该议案的议院。该院应将此项反对意见详细载入本院议事录并进行复议。如经复议后,该院三分之二议员同意通过该议案,该议案连同反对意见应一起送交另一议院,并同样由该院进行复议,如经该院三分之二议员赞同,该议案成为法律。”
摘自1887年美国宪法
材料2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转移。”“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最高法院法官”。“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立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总理大臣经国会议决在国会议员中提名”,“内阁总理大臣任命国务大臣”,“内阁在众议院通过不信任案或信任案被否决时,如十日内不解散众议院必须总辞职。”“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
摘自1946年日本宪法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摘自1982年中国宪法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指出美国与日本政治制度的异同。(3分)
(2)如何认识材料1、2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实质及其作用?(4分)
(3)对比材料3与材料1、2,指出中国政治制度与美、日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其根本原因。(3分)
30下列是有关我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材料:
材料1
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1月11日
目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而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1日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980年为214%,1985年为285%,1990年为313%,1995年为311%。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5日
主要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美国1987年为68%,日本1993年为57%,法国1993年为61%。部分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印度1993年为41%,泰国1993年为51%,巴西1993年为52%。
摘自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版
材料2
1996年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虽然逐季提高,但全年产销率仍比正常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产品积压,资金拖欠未见缓解,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增加750多亿元,应收账款净额增加1200多亿元,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亏损面达到23%。
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目前,全国产成品库存积压5000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对94种主要工业品的统计,近2/3的产品生产能力闲置20%以上,其中主要是一些轻工、家电产品以及部分机械、化工、纺织产品”。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14日
1995年乡镇工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2%,……但企业规模都小,总体是以轻型加工为主,它的增长速度比国有工业快得多。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4日
……长期以来,企业是靠“涨价效益”维持生存的,现在市场竞争加剧了,价格不但不能上涨,还得下降。……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很难立即找出相应对策。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27日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23个省(区、市)生产洗衣机,29个省(区、市)生产电视机,23个省(区、市)生产电冰箱。据统计,目前已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省(区、市)就有22个,而且整车生产成为绝大多数省份发展的重点。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21日
材料3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1996年1~10月份,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支出达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
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我国“九五”期间将达到40%以上。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18日
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能提高至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万吨。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1日
“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既是加速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主要是使国有银行资产,免受更大损失的积极措施。”
摘自199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997年第一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其中生产性投资加快,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97%。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26日
在这一阶段的行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中,四川长虹电子集团脱颖而出,很快占领了27%的国内彩电市场,1996年资产利润率高达18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4%。在长虹的冲击下,电子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的步伐加快。
纺织业中的三枪集团,一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兼并效益不佳的企业,迅速提高生产能力。三枪集团年均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利润超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7月5日
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九五”重点产业来办。与此相适应,云南、陕西、浙江旅游业总收入已经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北京、海南达到13%,成为事实上的支柱产业。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8日
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通讯邮电业、建筑房地产业等,是近年北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增长幅度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1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说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3分)
(2)对材料2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3表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什么?(3分)
(4)结合全部材料,指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2分)
更多内容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和研友们去交流么?去论坛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师博客
1998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理科)简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B5C6B7A8B9C10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B、D、E12A、D、E13A、B、D、E14A、B、E15A、C、D
16A、C、E17A、B、D、E18B、C、E19B、D、E20A、B、C、D、E
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1分)
1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可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可见,B项正确。C、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不是科学性的根据。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才有C、D两项所述内容。
【必背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据。
【应试对策】本题容易错在不能很好地区分学科的科学性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要注意把握其各自特点。
2答案: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引文认为“天”是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的,它不因为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他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抹掉了“天”、“神”的神秘色彩,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据此分析,D项是正确答案。A项是客观唯心论,B项是主观唯心论,C项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都不合题意。
【必背考点】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认真区分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的各自特点和主要观点。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也要掌握其各自特点和主要观点。
3答案:C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选项C正确。A、B两项揭示了事物自我运动的辩证内容,不合题意;D项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循环论。
【必背考点】否定之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
【应试对策】否定之否定运动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是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要认真学习掌握,可以结合有关名言或谚语等进行练习。
4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级差地租的含义及级差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分。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通过阅读题干,读懂其中反映的现象。然后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可知,由自然条件差异或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地租,是级差地租I。据此分析,B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级差地租的含义及级差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分。
【应试对策】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是难点,但本题为地租理论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级差地租是指由土地自身的自然差别(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以及对土地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所导致形成的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由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所导致形成的地租。垄断地租是指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级差地租又可以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态,由土地的自然差别所导致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Ⅰ,由对同一地块连续投资所造成的收益差别形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Ⅱ。
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1998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理科)
5答案:C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
【思路剖析】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正确选项为C。
A、D两项是二次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项是指二次大战后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必背考点】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应试对策】本题考察考生对知识性问题的记忆,在复习中考生可以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一些国际组织分类以加强记忆。
6答案: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六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只有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尖锐化的时候,社会主义革命才成为可能。根据“经济上尚未成熟”与“任何起义创造不出”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推论出列宁这段话讲的是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
【应试对策】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既是理论也是实践。列宁正是通过理论的正确分析指导革命取得了胜利。在复习中要认真把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可能性。
7答案:A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贡献。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在农民土地问题上与共产党人的主张是相近的。可见,正确选项是A。
廖仲恺(C项)早已于1925年8月被刺遇难;谭平山(B项)1927年时还是共产党人;陈友仁(D项)主持的是外交工作,在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有突出表现。
【必背考点】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的贡献。
【应试对策】属于记忆型的较简单的选择题,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8答案:B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实施战略进攻时,国民党军队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武装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毛泽东基于不把眼光局限在数量与装备的对比上,而放在人心向背这个更坚实、更广阔的背景上,做出了这一战略选择。可见,正确答案为B项。
【必背考点】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时,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
【应试对策】属于记忆型的较简单的选择题,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9答案:C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六章。
【思路剖析】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和先决条件是是否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价格既要以价值为基础,又要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可见,C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价格改革的目标、价格机制。
【应试对策】本题是对大纲考点的直接考查,而且生活中也能感觉得到。如果留意生活,就会发现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
10答案: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所述,只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某一方面的描述。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1答案:B、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鲁迅先生的这段话,非常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宗教迷信思想,乃至种种错误思想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有时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形态(如鬼神观念)。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像,也毕竟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有其客观的“原型”,只不过是歪曲的反映罢了。因此,B、D、E项是正确的。
【必背考点】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应试对策】意识的本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唯物论的基本内容,是经常性考点,考生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理解和把握。
12答案:A、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量变质变规律。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这道题目把选项限制在量变质变规律的范围内,只要认真分析各选项,便知A、D、E三项生动地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B项的寓意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项说明事物发生前总有某些征兆。可见,B、C两项都不合题意。
【必背考点】量变质变规律。
【应试对策】本题是对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考察,是经常性考点。从形式上看,格言、成语、谚语、典故以及生活事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考生复习中要多找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加以练习,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B、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货币流通规律。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要素:①待售商品数量;②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商品平均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由此可见,正确选项为A、B、D、E。
【必背考点】货币流通规律。
【应试对策】货币流通规律及货币职能是常考点,在学习中注意。就形式上,运用数学格式计算来分析问题,是经济学的优势。再比如,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可以结合事例进行演算。
14答案:A、B、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均利润的形成的条件及其后果。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也不同,于是必然引起各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向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转移资本,结果是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趋于平均化。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都可以得到等量报酬即平均利润。可见,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也就是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据此分析,A、B、E是正确选项。所谓平均利润,是指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超额利润是部门内部的企业之间,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能够得到比其他企业高的收益。可见平均利润与超额利润的口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C不正确。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无关。所以D不对。
【必背考点】平均利润的形成及其后果。
【应试对策】平均利润问题是常考点,也是难点问题。在学习中注意,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各个部门如何获得利润;超额利润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表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再结合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分析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的关系。
15答案:A、C、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垄断价格的实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途径。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即市场价格不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但这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商品价值依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上商品价格总额同价值总额仍然相等。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A、C、D三项。
【必背考点】垄断价格的实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应试对策】在学习中要正确区分价格和垄断价格的关系,并能够清楚地说明价值规律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够说明在垄断条件下,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6答案:A、C、E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攫取的权益。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驻扎军队和领事裁判权等权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对这些权益有了更详细、更苛刻的规定。五个选项,都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的权益。其中A、C、E三项,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攫取的权益。B项是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攫取的;D项“驻扎军队”是各国列强通过1901年的《辛丑条约》获得的。
【必背考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攫取的权益。
【应试对策】本题内容在新大纲中已被删除,作一般了解即可。
17答案:A、B、D、E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促使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主客观因素。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提出革命纲领的主观因素有: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客观因素有: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但要注意的是,当时我党还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本题A、B两项是讲客观要求与外部环境,D、E两项是讲主观条件。提出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是在“党的三大”。党内开展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1927年及以后的事情。
【必背考点】促使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主客观因素,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应试对策】党的二大最早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今天我党依然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是重大问题,属于常考点。
18答案:B、C、E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在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可见,正确选项是B、C、E。
【必背考点】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应试对策】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与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常考点,尤其要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复习,以把握其整体脉络。
19答案:B、D、E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是在“一国”的前提下,港、澳、台地区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保持财政独立,自行制定适合于香港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由此可见,B、D、E为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
【应试对策】“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在复习中要认真把握其概念的内涵、重要意义等问题。
20答案:A、B、C、D、E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思路剖析】本题五个选项,出自江泽民在1997年10月访美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阐述了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选项A、B、C、D、E都是江泽民此次讲话中阐述的指导方针。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国际、国内重大时事。
【应试对策】1997年10月26日—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2年后首次访美。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举行会晤时商定,建立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这是1997-1998年度的重大时事。
更多内容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和研友们去交流么?去论坛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师博客
三、简答题(每题4分)。
21参考答案:
(1)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分)
(2)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分)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旗帜并写进党纲,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使之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回答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指出党章修改的内容;二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有的考生在复习时,只是关注了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却没有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具体内容,所以,不能准确地按题意予以回答。这就提醒考生在复习时事政治时:第一,掌握某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第二,注意重大事件的意义。
22参考答案: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分)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分)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里为之奋斗的纲领性目标。本题答案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报告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必背考点】1997-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是1997-1998年度最为重要的事件,十五大报告的基本框架是政治课考试的重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题5分)。
23参考答案:
(1)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1分)
(2)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3分)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1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形态及其客观性。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七章。
【思路剖析】该题的解答思路是,首先阐明社会形态的概念,这是答案要点的理论基础。其次,应指出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其历史必然性。这里要说明社会形态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形态的客观性,是由生产力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必背考点】社会形态及其客观性。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必须清楚社会形态的真正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形态更替有其基本秩序和必然性,即历史规律性。但社会规律形成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中,离不开人类创造历史的自觉活动。历史发展是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辩证统一。回答本题,既要坚持唯物论,也要坚持辩证法。
24参考答案:
(1)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股份制形式借助竞争和信用两大杠杆,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实现的是资本集中,不是资本积聚。(2分)
(2)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资本的组合,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1分)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2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股份公司与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关系。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此题的解答,主要是区分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途径与后果。首先,二者虽然都是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但它们各自的实现途径是不一样的:实现资本积聚的途径是资本积累;实现资本集中的途径是股份制。其次,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后果即对社会资本总额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前者只是社会现有资本的重新组合,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后者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必背考点】股份公司,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分中回答股份制到底是资本的什么形式。就内容而言,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的关系,股份制的基本概念、实现形式等问题是常考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25参考答案:
(1)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3分)
(2)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2分)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应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组成,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说明他们的性质。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中,不论是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又和本国封建势力紧密勾结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还是既和外国资本主义及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具有一定程度反帝反封建革命要求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都是剥削阶级。
其次说明小资产阶级的性质及其归属,即小资产阶级,不论是城市里的小商贩、小业主,还是农村里的中农,他们都是个体劳动者,基本上不剥削别人,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必背考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构成。
【应试对策】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分析,是确定中国革命敌我问题的关键,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立足点,显然也是常考点。
26参考答案:
(1)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1分)
(2)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3分)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1分)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本题的解答可分三个层次:第一,指出等价交换的地位和适用范围;第二,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例外;第三,说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市场交往规则与意识形态倡导的关系。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价交换原则。
【应试对策】本题并不生疏,只是解答的时候需要有明晰的逻辑思维。考生答题中首先要明确,等价交换原则的适用范围是市场交往中的普遍原则,而为人民服务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以此为基础,就可以顺利展开论述。
五、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
27参考答案:
(1)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4分)
(2)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3分)
(3)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5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思路剖析】认识的目的、内容、发展水平以及认识向实践的转化都离不开主体的能动作用。推动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原因,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主体的创造能动性的意义与作用的增长。该题的解答,首先应从解释认识主体的含义、特征入手;其次,简述认识主体的形成及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现实意义;第三,结合改革开放实践的要求,分析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基本途径。有的考生未能完整回答,或者离开论题随意发挥。
【必背考点】认识的主体及其相关内容。
【应试对策】主体和客体的范畴是认识论的中心范畴,认识主体问题是当时哲学界的热点之一。解答问题必须明确什么是认识的主体,认识主体的基本特征等基本问题,否则就难以起笔。就本题而言,在回答认识主体及其特征之后,对认识主体的形成、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现实意义及途径等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28参考答案:
(1)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前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1分)
(2)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3分)
(3)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说服的、民主的方法去解决。(3分)
(4)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分)
(5)这一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内容,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分)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政策,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
【思路剖析】首先,要点题,指出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即以前苏联经验为鉴戒,又总结自己的经验。其次,简明扼要地阐述矛盾学说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面,主要有三点:社会主义为什么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分类和各自的性质,如何处理矛盾等。最后,要引申,指出这一理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必背考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政策。
【应试对策】正确回答本题,只知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但不清楚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不行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全面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总结了我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学说。这一学说,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作为重大的理论和政治问题加以研究,尤其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学说,对于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知识点,也是常考点。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每题10分)。
29参考答案:
(1)同: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异:美国是总统制国家,日本是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制国家。(3分)
(2)三权分立制度有利于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是资产阶级实现自己统治的工具。它对于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权力分配,保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稳定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掩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本质。但所谓分权,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工或分权,而不是给无产阶级分权,不能解决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对立;三权分立实际上不可能真正达到权力平衡,因而也不能消除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冲突。(4分)
(3)不同点: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日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中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美、日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3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跨学科综合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八章。
【思路剖析】本题所选材料分别来自1887年美国宪法、1946年日本宪法和1982年中国宪法,可见,考查点是这些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问,涉及材料1和材料2。两则材料共同指明美、日两国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根据材料1可以得出美国为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结论;根据材料2可得出日本是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制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问,结合第一问评价“三权分立”制度。这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既看到“三权分立”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本质,又要看到其历史进步性和作用。
第三问,对比三则材料。材料3指明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首先说明了我国与美、日国家性质的不同;其次,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与美、日两国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是根本不同的。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应试对策】从答题方法来说,解答本题,问题更多出现在对第二问的总结和引申,如果这个问题总结的好,第三问也就有了好的基础。而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从考察的内容看,政治体制问题,如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是近年来的命题热点,考生要注意。
30参考答案:
(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低,农村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销率下降,产品积压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化。(3分)
(2)产销率下降、产品积压严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市场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分)
(3)调整的措施是:增加农业投入,注重科技兴农;实行企业的破产兼并和资产重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更新改造投资的力度;重点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通讯邮电业、建筑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3分)
(4)应遵循的方针是: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分)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方向及重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
【思路剖析】按照试题的要求,本题分四个层次回答:第一,根据材料1和2,分析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按三大产业顺序叙述;第二,根据材料2,阐明产销率下降,产品积压严重的主要原因;第三,按三大产业顺序,说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第四,综合全部材料,结合三个产业各自的重点,阐述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应该遵循的方针。
【必背考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方向及重点。
【应试对策】就本题而言,结构调整的知识点一般都应掌握,影响得分的关键在答题方法上,有的考生答得乱,没有按三大产业顺序,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不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内容。从考核内容来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考试的重点。
更多内容请访问:考试吧考研栏目
和研友们去交流么?去论坛看看吧!
去考研博客圈,看考研名师博客
相关文章
文都教育:2008年考研政治试题完整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下载
《2008年考研政治10年真题剖析》(1998年)
1998-2007年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