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西:长安米贵亦当居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4:09 17:05:33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真巧,北京人代会选出了中国的新任首席大法官,我就想起了贺卫方先生会有什么感想。当天却在网上看到了他的一篇随心小品《京师客居心安否》,竟看出一番人生的惆怅来。似乎贺先生已经大隐于市,想学陶令《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了”。人间世最远的和最近的距离就是心灵,“诤言教授”在繁花似锦的春日会有此心境,不禁让人怅然。

  中国的知识分子,同政治的关系一直总是如此微妙。得意者有之,失意者更多。“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向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很多知识分子投名帖、献隆中对、为贵妃脱香靴,总求闻达于诸侯。但大多是淹没于政治历史的长河,官作不成,政绩也无从建树。倒是屈原贬而赋《离骚》、太史宫而有《史记》,政治上落泊的文人写出的好诗文,在文学史中倒留下了一笔。贵为首辅的王安石,文名就一直不如被他排挤打击的苏学士。近读游国恩先生的《陆游传》,原来写出剑南诗稿金戈铁马的南宋良心陆放翁,也是一生在跑官要官蝇营狗苟的人物,“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街头卖杏花”的杭州圣洁所在,原来也曾作靠近高官搞关系的场所。高宗皇帝看不起他,说他浅薄文人嘴巴不紧把关系户这里听来的皇上隐私也说出去了,连小官也不给他当,老了只给了个吃空饷的虚衔。这着实有点颠覆其“咏梅”中冰肌侠骨、《沈园》中伤心哀婉的完美形象。只是南宋偏安可怜,他的要官和报国结合在了一起,铸就了其爱国的史名,误导了后世的多少书生。其实终其一生,他只是个极不得志的潦倒知识分子。同李白、杜甫的命运差不多。按陆游的方式,是永远也不可能做成大官的。但人生就是这样怪,如果没有他这样迫切的追求和靠拢,就不会有如此的伤心和绝望,就不可能写出“铁马冰河入梦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样的好诗。中国的知识分子,如果离开了政治的抱负和追求,恐怕也就没有热血了,没有热血的学问只能是考据和整理,是“学问”而不是“思想”。而我一直认为,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没有思想的学问只会让人类死亡。

  北大之有贺卫方,如空谷之有兰蕙。莽莽大树丛林中,总不时飘出些清香来。其近年关于司法改革的一些文章和言论,虽然每被讥为不合时人眼,甚至批为“某某会议派”,但其一腔热血,忧国忧民,不从政、不赚钱、自许“北大教授是我最好的职业”,如明末关汉卿“铁铮铮一粒铜豌豆”,继承了北大德先生赛先生的传统,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传统,在中国法学界总能够引起或大或小的共鸣。或闻达大受追捧,或沉寂声若游丝,贺先生之命运,总伴着中国司法改革之命运,成了当今一道奇特的镜象。

  今日之中国,虽不能说事事顺遂,但总体上政治清明,言路甫开,法治进程加速,高层关注民生,是一个好时代。一群受过磨难、有抱负有视野的同代知识分子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治国意志和立法意志越来越体现民意,“统治意志论”逐渐被“全民契约观”所替代,一个理性的时代、振兴的时代、法治的时代正在到来,尽管其进程速度总是那么让人有些“可怜白发生”的焦虑。这样的时代,需要“朝野互动”,充分的思想交流甚至交锋,把略显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制度改革继续推向前行。贺先生当其时也,岂曰“客居”,而有田园之思?

  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客居京华,总会有许多的落寞和惆怅。因为这个京城有如此多的功名利禄和飞短流长,这个时代又让人如此眼花缭乱。文首首席大法官当选和贺先生的文章,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是我生拉硬扯搅在一起,同贺的随笔无关。我想到这些是因为贺曾经详尽地设计过法院的司法改革,包括法官的职业化,引起过风波。不知新任大法官会在任上有什么样的动作。而我写这篇随笔,是想向还无缘交往的贺教授致个意,“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社会在前进,逃开不是办法,连想法都不要有。达观者不“客居”,不“度日如年”,不如静心投入,扬一支小帆,抽一片嫩叶,溶入春天中,做些我们想做的小小的事。

相关文章


没有饭吃,为甚么不吃肉粥?!
吕良彪:刚刚过去的丁亥年
王思鲁:贪腐:人性的迷失与制度的缺失--由“艳照门”事件和纽约州长性丑闻案所想到的
刘桂明:律师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
陈有西:长安米贵亦当居
贺卫方:京师客居心安否
王思鲁:论司法监督的实然缺失
贺卫方:“样板戏”该进的是大学课堂
刘桂明:律师在“四大名著”中看出了什么?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