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级会计职称预习中级会计实务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8:03:13 14:35:4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章——第二章 1页
第三章——第五章 5页
第六章——第十章 8页
第十一章——第十六章 9页
第十七章——第十八章 10页
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11页
第一章 总论
主要内容:
1.财务报告目标
2.会计基本假设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5.会计计量
6.财务报告
※ 重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问题,考试分数1-2分。虽然分数少,但也比较重要,因为本章是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本章,可以建立会计的基本思想。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了解)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比如,购入股票,成本10元,现在市价80元。按新会计准则就要确认70元的收益,在会计报表上按公允价值 80元反映。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入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
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
这个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熟读一下就可以了。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要和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相联系,要和经济法中的法律主体相联系。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使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比如合伙制企业,不是法律主体,但却是会计主体。再比如,编制合并报表时,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整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此时,母公司是一个会计主体,子公司也是一个会计主体,母子公司合在一起组成的集团也是一个会计主体。至于企业集团是不是法律主体并不重要。
二、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划分会计期间,还是为了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也使会计核算更加方便,能够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分期是编制月报、季报、年报的依据。而且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才能相配比。
三、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其他计量单位,如劳动量计量、实物量计量都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要求。
※ 重点掌握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可比性这三个要求,其他的了解即可。
※ 重点掌握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可比性这三个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 不仅包括横向的比较,也包括纵向的比较。
※ 注意这和以前的所讲的可比不同。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比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编制合并报表等问题都属于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
再比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还是以换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就要看交换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
例:下列各项,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有( ) 。(2006年考题)
A.商品售后租回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答案:AB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即对重要的事项要进行重要的、单独的反映,对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应当注意要适度谨慎。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核算原则(新准则称为质量要求)的有( )。 (2004年)
A.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B.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D.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
答案:AD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