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布朗族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36:1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布朗族,有人口82280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地处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亚热带山区,群山峻岭间密布着参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这里雨量充沛、四季无霜,盛产桐油、香樟等经济林木。布朗人以农业为主,种植旱稻、棉花与茶叶,其聚居地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料产地之一。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部分人通晓汉文和傣文。    

  
茶山飘香  

  布朗人善种茶,大自然也赋予他们发展茶叶生产的独厚条件。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山区一带,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长势一派生机,是云南大叶种茶的重要产地。采集大叶种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后熟等精细加工,可以制成清香馥郁的普洱茶。普洱茶茶质优异,远销西欧、日本、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中外茶坛上享有极高声誉。  

  布朗山区还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早在60年代勐海县巴达山区境内发现了一片野生茶林,其中一棵“茶树王”径粗1.03米,株高32.12米,已有1700多年的生长历史。这棵茶树至今枝叶茂盛,由它上面采摘的茶叶经鉴定品味纯正,质地优良。  

  在当代的布朗人中,茶叶收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经济来源,多年的种茶实践使布朗人民也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他们将四五月份采回的嫩毛尖放进锅内炒干,就热装入带盖的竹筒,封紧并放置火塘边烘烤。待竹筒的表皮烤成焦状时就制成了喷香可口的竹筒茶。布朗妇女个个都是制茶能手,不但会制散茶、烤茶,还会制做一种专供本民族食用的酸茶。利用每年五六月份的湿热天气,将鲜茶煮熟,放在阴凉处发酵,待茶发酸后装进竹筒并埋在土里,三四个月之后即可取出食用。布朗人从老到小皆有嚼食酸茶的习惯,据说这样能生津止渴而且有助于肠胃的消化。  

  布朗人品茶也相当讲究,有烤茶和泡茶两种方式。烤茶是将茶叶撒入特制的茶罐中,一同放在火塘上边烤烘,当茶叶冒出朴鼻的香气时立刻注入滚烫的开水。烤茶浓郁香醇,为布朗人待客上品。


  饮食奇俗  

  除了嚼茶,布朗人还有嚼烟的嗜好。嚼烟的方法是将槟榔叶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布朗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槟榔果属凉性,有防虫护齿之功效。布朗人抽烟、嚼烟不分男女老少,男人喜欢强烈、辛棘的刺激烟味,妇女则常叼一根长杆烟锅,抽吸味软清淡的烟丝。  

  布朗人爱吃生食和酸食。将生牛肉,生鱼肉或生马鹿肉剁成肉酱,佐之以香菜,大蒜和精盐,来招待远方贵宾。酸笋、酸鱼、酸猪肉清香可口,亦是布朗人常吃的食品。外出渔猎,布朗兄弟会烹调一“锅”别具一格的卵石鲜鱼汤。他们在沙滩上挖一个坑,铺上几层芭蕉叶子,先倒进清水与活鱼,接着投入一颗颗烤热、烧红的石子,水沸腾将鱼煮熟,最后撒上盐巴。这种鱼汤味美甘甜,散发着烧石子的干香和芭蕉叶的清香。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少数民族文化--怒族
少数民族文化--锡伯族
少数民族文化--普米族
少数民族文化--布朗族
少数民族文化--毛南族
少数民族文化--仫佬族
少数民族文化--俄罗斯族
少数民族文化--土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