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皇帝临终前后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3 16:33: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自身当。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死于非命,临终前作了这首五言诗。大多数被疾病夺去性命的皇帝,在垂危时,会感觉到生命即将结束。最可怕、最冷酷的事情无过于死亡,帝王们一下子变得十分渺小,在死神脚下战栗,巴望着各路神灵相救,挽狂澜于即倒。陈武帝在病榻上挣扎时,派遣大臣以疾苦告太庙、告太社、南北郊;宋真宗派人祷于山川神祗。病危时,推恩于罪犯是另一种试图挽救自身的方法。唐穆宗发布降死罪以下,减流人一岁之令,宋仁宗、英宗宣布大赦,减天下囚罪一等,徒刑以下释放,宋哲宗大赦天下并且蠲民租。然而皇帝们仍然无法从死神的手指缝间逃走。

  令皇帝心急如焚的还有性命以外的事情。那些早先没有定立嗣君的皇帝,此时要急忙把继承人定下来,这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王朝一脉相承的链条决不能在自己手中接错或中断,否则如何面见祖宗?汉武帝晚年疼爱幼子弗陵,有心立他为太子,诏令未及下,死神匆匆向武帝走来准备会面。武帝急忙定下弗陵为嗣君,几日后武帝驾崩。曹魏明帝在离世前数小时,急定曹芳为太子,八岁的曹芳在这一天中一变为太子,再变为皇帝。同样,晋简文帝赶在驾崩之前立司马曜为太子,同日简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晋孝武帝。  

  在皇帝寝疾期间,大臣有责任提请皇帝早建储君。宋英宗患的是某种精神错乱的怪病,他自己不能自觉意识到必须速建储君,宰相韩琦到皇帝卧内入间起居,因便建言:“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英宗点点头,韩琦立即请皇帝写在纸上。英宗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韩琦指出应该写明确,英宗又在后面写下“颍王顼”三字。韩琦立即召学士承旨张方平到福宁宫起草制书,再将起草的制书拿到英宗面前批定。英宗靠在几案上,话语已含混不清,张方平把笔递到他手上,请他写上名字。英宗竭力写下了嗣君的名字。嗣君定下来了,英宗泫然下泪。不到一个月,英宗驾崩,神宗即位。宋神宗三十八岁时,一病不起,群臣请立皇太子,于是立赵煦为太子。立太子后的第四天,神宗崩逝,哲宗继位。

  如嗣君尚幼,皇帝病危时常提升两人以上的大臣,并授予顾命。汉武帝晚年暗中估量过群臣,认定奉东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乃命人画了一幅周公背负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临终,命霍光行周公之事,升其职为大司马、大将军。服侍武帝数十年的匈奴人金日升为东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三人同受遗诏辅少主。汉宣帝寝疾时以史高、萧望之、周堪受遗诏辅政。魏文帝召曹真等受遗诏辅嗣主。魏明帝病危中急召司马宣王,在病榻前,明帝握着太尉的手说: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曹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晋明帝以司马羕、王导、卞壶等七人并受遗诏,辅太子,南齐高帝召司徒褚彦回、左仆射王俭受顾托。唐太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入卧内,谓之曰:“太子仁孝,善辅导之!”又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一般情况下,皇帝在一息尚存之际,要召见大臣,口授遗诏,令翰林大臣书写。遗诏的内容,是皇帝最后需要阐述的事情,包括对自己一生业绩的概括或评估,嘱咐丧事从俭,对嗣君即位事宜的说明。顾命大臣辅佑嗣君要在遗诏中特别说明,大臣方得以遗诏为据,行使顾命之职。顾命大臣往往是聆听遗言,起草遗诏者。

  唐代未出现过幼年即位的皇帝,上述长孙无忌、褚遂良虽受命辅导太子,但不能算顾命大臣。唐代更多的做法是,皇帝病危时令太子监国。唐肃宗在病逝前一天,诏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唐代宗召太子监国,当晚崩逝。唐德宗病危时急召翰林学士草遗诏,宦官议论说:“禁中议所立尚未定”。身为太子的顺宗已患风疾,行动非常困难,元旦朝会都没能参加,但太子名号早已定立,此时决不能仓猝更改,负责起草遗诏的卫次公厉声斥责宦官。太子闻知人心忧疑,乃强使自己起身,从容地走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人心得以稍安。唐穆宗亦是在前一日令太子勾当军国政事,次日驾崩。宋代沿唐代之例,但常常加上令皇太后权行处分军国政事的遗命。

  如果皇帝在驾崩前未来得及定立嗣君,那么就需由皇太后下诏立嗣或与执政大臣协商而立。例如晋穆帝死后,皇太后下诏立穆帝的从兄、成帝之长子司马丕为帝。晋海西公被废,皇太后诏令会稽王司马昱即位,是为简文帝。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文化--蒙古族
历史知识:皇帝临终前后
历史知识:帝王寿数与死因
少数民族文化--珞巴族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