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早知道之整体概述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26 16:34:15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国家选拔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而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置的一种高规格的人才遴选形式,它是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水平考试。

近年来,或者是出于继续深造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等原因,众多学子都挤到考研大军的行列中,使得考研情势一路走热,而且还在不断升温。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稳操胜券,考生在复习备考之前就很有必要搞清楚有关考试的一些情况,其中,对考试科目及其具体情况、要求的了解,应作为动手复习之前的重点之重点工作来做。政治是每位报考者必考的一个科目,也是让许多报考者感到头痛的一个科目。为了使考生做到胸有成竹,减少无为而劳之苦,这里先就考研政治科目的有关情况作一概述,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之收效。

一、政治理论在考研中的地位

近几年,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原来的五门课变为四门课之后,政治课的地位日显突出,也日显重要。

考研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不仅仅是让考生极不情愿地重新捡起在大一大二已经学习过的、当时就没怎么重视的政治理论课本再做一次系统、扎实地复习,也不仅仅迫使本来就不喜欢关心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当前重大时事(本应关心的,部分学生就是不关心!)的同学把眼睛由书本堆中抽出,投往窗外,作“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举,而是政治理论课在整个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大科目中,政治理论课属于国家统考的科目之一,而且是内容最多、知识点最零碎、要求又最高(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考生往往兴趣最不浓的科目。国家统考,相对于各学校命题的专业课,就显得难度大、要求高,增加了备考的难度。而且,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标准中,既要考生总分靠前(考研总分在所报考考生中名次靠前才有考取的可能),又要单科成绩过线(不过国家每年划定的单科最低分数线,即使总分很高,也没有面试的机会,考取就更是无望了),在这双重标准的剪裁下,政治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生在所报考考生中的位次,以至最终能否考取。所以,考生要为了“过线”,又为了政治课不但不拉分、拖后腿,而是能提高总分,就必须加强这门课的复习,抓好复习过程,提高应试能力,早日实现读研夙愿。

二、考试基本科目

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三部分内容。第二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部分内容。第三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包括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第四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包括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和价值、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等内容。第五、六、七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包括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包括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互为前提,两者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人的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简言之,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划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研《大纲》也分七章内容。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纵向的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到横向的毛泽东思想学科体系框架,对毛泽东思想作总体的介绍。第二章到第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集中讲授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其中第二、三章讲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四章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第五、六章集中讲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第七章是在前六章的基础上,专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最后讲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四)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考研《大纲》将《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分为十二章内容来讲述。其中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本学科的总体介绍,介绍了其形成、内容、地位以及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和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讲述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内容。主要阐述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回答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性、纲领性问题。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阐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全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内容。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考研《大纲》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划分为八章内容。其中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和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本门课的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看法与观点。这三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是历年考研真题的集中轰炸区。后面五章内容以分论的形式分别概述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内容相对庞杂,但出题点不多。

三、已考试题类型及其特点

(一)历年题型变化简析

近几年来,考研政治的试题考查形式也是几经变化,呈现两三年之内稳定、多年变化的特点。

在2000年以前,考研政治试卷不但分文理科,而且题型多样,有单项选择题(16道,每道1分)、不定向选择题(12道,每道2分)、简答题(1道,5分)、辨析题(3道,15分)、论述题(2道,20分)和材料题(2道,20分)等多种形式。

2001年以后,单项选择题减少为15道,不定向选择题增加为15道,每种试题的分值都没变,其他题型及其分值也没变,只是取消了简答题。相应地,题型由六种减少为五种。

这种考察形势持续了两年,到2003年,考研政治不再分文理科,而且题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客观题没有任何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上:辨析题的分值每道增加为6分,题数仍为3道;大的试题不再区分为论述题和材料题,而是并入到第四道大题之下,统一被冠之以分析题,且前3道试题分值都为9分,独第4题为10分,而且是以选作题的形式出现的——给出难度相当、题型一致的两道大题,让考生任选一道来做,这给了考生充分的自由,便于考生潜能的发挥。

这种题型持续了三年,2006年的政治考研试卷又有了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题型减少,客观性试题题量增大,分值上升(5分);主观性试题题数减少,分值下降(5分)。具体为:单项选择题增加为16道(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增加为17道(每题2分),分析题5道(每题10分)。这一新的考查方式2007年没变,2008年也不会变。不过,这一新的题型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加强对细小知识点的识别和熟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真题题型特点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除了因为选项的多少而产生的难易程度有别以外,出题方式基本相同,既有直接考查所学知识点的直问直选法,又有事例、话语、俗语、谚语、哲理、成语等的判断推理选择法,还有对算式、表格计算后的结果选择法(常出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而且每种选择题的最后两道题都是当前的时事,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内容,一般是国内一道,国外一道。选择题的出题范围广,随机性比较大,每个细小的知识点都有被考查的可能(但是一般以最基础的为主),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做到认真、全面,不遗漏每个知识点。

就分析题而言,近几年试题出题形式灵活多样,有论述题、分析题、漫画题、材料题、事例题、图表题等形式。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和各种行为做出辨析、评价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这类题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此类题型提供的材料,或是重大社会现象的陈述组合(事例型),或是引用报刊和人物的重要论断(引文型),或是重大现实问题的图片和列表统计(图表型)。解答这类问题时,无固定模式可循,无现成答案可搬,就增加了这类题型的难度。这类试题摒弃了传统的“踩点给分”的评价方法,不硬套标准答案,不死抠要点,踩意即可,着重从选用的观点是否正确,运用的知识是否恰当,阐述是否合乎逻辑,政治术语表述是否准确等方面加以考查,评卷给分时只提出考核重点和评分要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这使得此类试题又具有要求全面、突出能力考查、难度较大、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等特点。为了沉着应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掌握基本原理,并不断提高自己独立自主地运用基本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年材料分析题的分量越来越大,这种题型一般以材料(或情景)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趋势。它溶知识、能力、领悟于一炉,集重点、难点、热点于一体,显现了时代性、人文性和灵活性,能有效地克服考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的现象。同时,这种题型以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复习中,有必要专门研究分析这种题型的特点及审题、解题的方法,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三)每门学科试题数及分值分配规律

每年试题中每门学科所占试题数量、分值还是小有差异的,但是差异不大。以2007年和2006年真题为例,2007年试题中各科试题数量和分值分配如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4题4分,多项选择题4题8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22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4题8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21分;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3题6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19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3题6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19分;形势与政策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3题6分,共9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题(包括选做题Ⅰ、Ⅱ)10分。2006年的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4题4分,多项选择题4题8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22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4题8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21分;毛泽东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3题6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19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4题8分,分析题1题10分,共计21分;形势与政策单项选择题3题3分,多项选择题2题4分,共7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题(包括选做题Ⅰ、Ⅱ)10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复习时,精力和时间要基本平均分配。

(四)2007年试题的显著特点(可推知2008年试题的特点及出题动向)

2007年考题最显著的特点是基础性、时事性和运用性融于一体:

基础性:许多试题都属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考查。如哲学中的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人类历史的三大形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观念的本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人为本中“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政治经济学中货币的本质、超额利润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割、商业资本的实质、市场价格变化的依据、提高利润率的途径、生产要素的类型、资本总公式的形式、判断社会经济制度实质的标准、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等都属于基本概念和观点的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试题大都是考查大的会议或者著名的理论著作的,如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须知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的处理、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的学风的含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监督的几个方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考查的都是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运用性:虽然大多数考题都属于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范围,但着重考查的还是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2007年试题的单项选择题中考查记忆的只有8题,即占8/16,多项选择题中考记忆的只有7题,占7/17,分析题全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就是说,单纯考查记忆的内容只占极少数;2006年试题的单项选择题中考查记忆的只有7题,即占7/16,多项选择题中考记忆的只有6题,占6/17,同样,分析题全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就是说,单纯考查记忆的内容只占总分数的19%,即不到20%。

时事性: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因而,所有的考研政治试题都是具有政治性倾向。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为我们党与时俱进地发展与完善其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石,所以,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所提的新思想新观点,及其对国内外时事的评判都属考查的内容。这在2006年的试题中体现得最充分,如第3、4、8、9、11、12、14、15、20、24、28、30、31、32、33等选择题共计32分,分析题中的37题、38题,尤其是37题,都属此类试题,考查考生对党中央最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理解和应用。2007年也一样,融进了大多数题型中。

这些特点在2008年的试题中不会有大的变化,考生可根据这一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复习重点、复习技巧以及应试能力,力求自己具备命题人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取得佳绩。

四、对考生基本素质要求

考研《大纲》对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应有的素质有明确的表述: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考研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把那些基础扎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考生选拔出来,为此,近年来的考研政治试题都在注重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也极其注重就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将复习的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联系上,放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注:本文节选自李海洋、齐鹏飞编著的《2008考研政治早知道》)



相关文章


文登学校:2008年考研政治复习三步走战略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早知道之整体概述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