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小姐的心,丫鬟的命?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12:13 17:48: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日新月异的中国,胃口似乎不再适应半中半西的菜肴,就好像馒头夹了牛排,或者豆浆就着面包,当年打破脑袋出国留学的海归派们,居然一时间成了滞销货。


命运就喜欢捉弄弱小的人类。受人期待,也同样充满期待的“海归”,一夜之间,身价暴跌,光环消失——扔了大把银子给异邦的他们,回国后找不到与身份匹配的职位,有的甚至连留学的钱都赚不回来。于是,有人开始戏称他们为“海龟”,更有残酷的称之“海带”(海待,海外留学归来待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对海归的质疑就像积久难泄的宿怨一样,此起彼伏,海归人士终于品尝到国人唾沫的腥咸味道。一种残酷的竞争横亘在海归和土著人才的中间,职场的厮杀让或大或小的boss们获益,媒体的铺天盖地的宣传让或忙或闲的老百姓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谈资。所有的一切,带给海归和即将成为海归的人最强烈的冲击,也给那些计划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的爸爸妈妈们敲响了警钟——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洋文凭”早已不是挣大钱的金字招牌了。


有文凭没工作经验,照样坐冷板凳。


广菱大学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直接赴英国念了两年Social and Public Policy。取得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却发现偌大一个中国,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跟她离开中国的时候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她根本无法在中国施展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随便加入一家公司,做一个普通的职员——两年的国外学习,让广菱感觉自己同国内的部分求职者相比,有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感。所以,广菱向猎头开出的条件就是:录用她的公司必须是知名的外企,并且月薪应该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


这样的条件对于一些求贤若渴的企业来说似乎并不苛刻,可几个月下来广菱却乏人问津。在国内无所事事、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她甚至感到了绝望。同时,在她的身边开始出现了大批花了30多万元走出国门,学成之后却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海归。

现在的广菱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
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随着国家志愿者制度的建立,她立志成为一名中国的志愿者,愿意离开优越的生活,愿意离开这个令她归来的、又爱又恨的中国,然后去遥远的非洲,去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国家,教那里的人学中文,告诉他们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一个海归,最终还要用走出去这种方式作为结局吗?而这又是她真正的初衷吗?


MISS点评:


对于那些花了父母的钱,在国外混了一个文凭回来,甚至连外语都说不利落的海归,想要在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个高收入的职位,可能性极小。虽然广菱拥有海外的学历,但现在的很多企业最需要的往往是那种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且他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业绩又被企业所认可,同时又有“知名外企工作经验”的人才。而且,现在国内这样的人才为数并不是很少,虽然他们没有海外的学历,但大多都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这些人和广菱相比,教育背景相仿,却比广菱多了很多年的工作积累。所以,在求职场上,广菱自然就成了受冷落的一方了。


而不幸的是,随着国外教育机构用降低门槛和提高学费的双重钥匙打开了中国的留学市场之后,越来越多的高中生,为了避免在国内的竞争中输给其他的孩子,前去海外镀金。然而良莠不齐的教育,造就了新一代海归的“三无”:无学识、无工作经验、无社会交际能力。先天的不足,等于宣告了如此海归的前途堪忧。


MISS建议:


第一,改变三无的状况。留学的时候首先要选好自己的专业,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其次,求学期间真正学到知识技能;最后,最好能取得海外合法打工的机会,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


第二,慎重考虑出国的动机。如果仅仅因为在国内学不下去,而指望在国外学好,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投资。


第三,慎重考虑是否回国。


没有瞄准企业定位,香饽饽成了干馒头。

相关文章


人在旅途:一个人在欧洲飘来飘去
出国读硕士莫盲目从众
去比利时学美术
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海归身价大调查
海归:小姐的心,丫鬟的命?
中学生留学与各国政策
留澳打工时间规定出台
留学比利时先选语种
刘淇鼓励海外优秀人才赴京创业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