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届EMBA两年学习经历表明,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教育形式,EMBA并不是人们曾经争议的Expensive MBA昂贵的MBA,而是Effective MBA(实效的MBA)。
这是一次普通的学位答辩,是百年清华学府经常出现的一个场面。但这又是一次不寻常的学位答辩,因为参加的学生是150名全国首届EMBA学员。当代投资集团、柳州两面针股份、江苏综艺集团、中国经营报社、湖南太子奶股份、时尚杂志社……是这些“同学”当家的企业。
“这是一次阅兵,展示的是首届EMBA教育的成果”,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EMBA中心主任廖理言语中不无自豪。
是“咸菜缸”,不是“俱乐部”
可能很多人还没忘记,两年前,这个刚刚出现的“EMBA”高端教育曾引发了各方争议,人们热衷对其品头论足,冠之以“老板班”,“富人俱乐部”等称谓。而与之回应的,却是这些EMBA焦点人物的朴实无华:准时到校上课,为完成作业而通宵达旦,为缺一次课拿不到学分而焦虑,为小组讨论而激烈辩论,为组织一次班级活动而亲历亲为。
两年来,他们曾奔赴张家界、南通、江阴、天津等地,举办移动校园活动,走访当地企业,互相出谋划策;他们关注清华MBA学生的成长,主动邀请MBA学生们到自己的企业实习,并亲自担任MBA班主任、辅导员;他们集体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倾听世界顶尖学府管理大师的授课,把学习视野放大到国际范围。
当代投资集团总裁张雷的一句话得到众多EMBA的共鸣。他说,“清华EMBA是‘咸菜缸’的‘缸’,每位老师是‘咸菜缸’里的盐和水,而每位同学是‘咸菜缸’中的‘咸菜’。尽管我们有各自的不同,但是我们都是‘咸菜缸’中的咸菜,我们经过两年多的腌制,都色、香、味俱全了。”
清华首届150名EMBA,虽然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公司,但有近90%为所在公司的领导核心。通过对19门EMBA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近半年的论文撰写,终于全部通过答辩,将被授予硕士学位。
在12月5日举行的清华EMBA首届毕业论坛上,7位EMBA学生代表宣讲了各自的毕业论文——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英奇的《论国产品牌牙膏国内市场的竞争战略》;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的《江苏综艺集团的购并活动》;中国经营报社总编李佩钰的《经济类报纸的市场定位》;中翔路桥集团董事长单昶的《基础设施类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策略》;当代投资集团总裁张雷的《论金融对商业房地产运营的支持》;时尚杂志社社长吴泓的《“时尚”出版集团的学习创新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恩的《河南中孚实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作为EMBA论文指导老师之一的张德教授评价,很多论文不仅观点鲜明,而且富有建设性。几乎所有的EMBA学生在选题时都紧紧围绕自己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而量身定做。很多EMBA的毕业论文都进入了学院的案例库。
EMBA教育,行胜于言
“两年前,当清华EMBA项目刚刚开始时,究竟能做成什么样,凭良心说我心里没有底。”经管学院院长赵纯均不无感慨。
为了把首届EMBA办好,清华经管学院可谓用心良苦。“在课程本身的设计上,除8门课统一要求外,又设计了一些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中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背景,如公司绩效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会计与其他课融合。为了配合争取国际资金的支持,以及国际资本的支持,还邀请了4位在国内做的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企业的领导人教授,执教风险投资的课程。”廖理介绍说。
赵纯均院长强调,“学生心态放的正,学校也敢于管理。当然效果超出人们的想像。身为柳州两面针股份公司董事长,梁英奇同学两年中从未请过假。而天津市副市长孙海林在最初报到时就说过,要把工作和学习处理好。他也很少请假,万不得已时,才会小心翼翼地和辅导员商量。”
清华EMBA有句口号叫做,“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中国企业未来”。这个使命沉重,但并不遥远。
相关文章
国资委首批EMBA归国悬念成为晋升“先遣队”?
EMBA是“咸菜缸”:潜行猛进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