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法硕刑法学押题讲义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15 12:14:2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简答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2000)
2.一般自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2000)
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构成特征(2000)
4.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000 样)
5.保险诈骗罪有什么特征?(2000 样)
6.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抢劫罪?(2000样)
7.不作为犯罪之行为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2001)
8.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2001)
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2001)
10.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 (2001 在)
11.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和特征(2001在)
12.连续犯的特征及对连续犯的处罚原则(2001在)
13.保险诈骗的特征及处理保险诈骗案件时如何区别一罪与数罪(2001 在)
14.试根据刑法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
关键区别(2002)
15.试根据刑法的规定,论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002 样)
16.论述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2002 在)
17.简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2003)
18.简述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点。(2003)
19.简述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2003样)
20.简述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2003 样)
21.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2004)
22.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线(2004)
23.简述未遂犯的成立条件、处罚原则及其与预备犯的区别(2004 样)
24.简述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2004样)
25.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2005)。
26.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2005)。
27.简述撤销缓刑的事由及法律后果。(2006 年)
28.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2006)
29.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及属地、属人、保护、普遍管辖原则的体现。
30.我国刑法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原则的含义
31.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
32.危害社会的行为特征。
33.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34.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
35.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及处罚原则。
36.刑事责任年龄的刑法规定。
37.犯罪主观方面意识因素的内容。犯罪主观方面意志因素的表现形式。
38.犯罪故意的特征。
39.犯罪过失的特征。
40.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41.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42.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和处罚。
43.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和处罚。
44.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和处罚。
45.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46.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47.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48.主犯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49.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的概念、构成特征。
50.牵连犯、继续犯的概念、构成特征。
5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5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53.我国刑法总则关于限制死刑的规定。
54.死缓的条件和法律后果。
55.罚金的适用方式、执行方式。
56.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
57.缓刑与死缓的区别。
58.缓刑的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
59.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的区别。
60.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
61.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62.立功的表现形式。
63.累犯与再犯的区别。
64.假释的概念和条件及法律后果。
65.假释与减刑的区别。
66.假释与缓刑的区别。
67.时效延长的情况。
68.罪状的类型。
69.法定刑的类型。
70.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
71.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
7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关系。
73.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及与受贿罪的区别。
74.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及行为表现。
75.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76.侵犯著作权罪与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区别。
77.合同诈骗罪的行为表现。
78.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
79.强奸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80.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侮辱罪的区别。
81.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
82.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83.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84.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
85.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
86.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
87.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88.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89.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区别。
90.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91.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92.妨害公务罪的构成特征。
9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94.贪污罪的犯罪构成
95.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
96.斡旋受贿的特点
二、辨析题
1.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2004)
2.请对“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2004)
3.请对“在共同犯罪中,所有的实行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2004 样)
4.请从刑罚的性质和目的的角度,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中止犯免除处罚的合理性进行辨析。(2004样)
5.请对“凡教唆他人犯罪的一律以共犯论处”进行辨析(2005)
6.请对“只要构成数罪,就必须实行数罪并罚”的说法进行辨析。(2006)
7.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属于犯罪的实质概念。
8.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只有定性因素,没有定量因素。
9.只要确定了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应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
10.犯罪思想不是犯罪,但危害社会的语言就是犯罪。
11.在我国,单位犯罪就是法人犯罪。
12.单位犯罪就是犯罪集团。
13.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有犯罪目的。
14.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停止形态。
15.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既要按照预备犯进行处罚,也要按照中止犯进行处罚。
16.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应认定为犯罪未遂。
17.只要造成损害,就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18. 只要是帮助犯,就不可能是主犯。
19.只要是实行犯,就不可能是从犯。
20.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
21.缓刑考验期满后,不论何时犯何种犯罪,也不论刑罚如何,都不构成累犯。
22.无过当防卫权就是可以完全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正当防卫。
23.想象竞合犯是处断的一罪,实质的数罪。
24.只要是被判刑的罪犯,都应当强制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25.对累犯以及实施暴力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26.特赦是对于受罪刑宣告的人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既可以赦其罪,又可以赦其刑。所以,
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27.继续犯,也称连续犯,是实质的一罪的一种。
28.减刑就是减轻处罚。

三、法条分析题
1. 《刑法》第 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000)

2.《刑法》第 316 条第 1 款: “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2000 样)

3.《刑法》第 270 条第 1 款、第 3 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2001)

4.刑法第 395 条第 1 款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 试分析条款规定。(2002)

5.《刑法》第 305 条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2002 样)

6.《刑法》第 239 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2003)

7.《刑法》第 305 条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2003 样)

8.刑法第133 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2 分)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4 分)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4 分)(2004)

9.《刑法》第 384 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试说明:(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2 分):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4 分);
(3)本条所规定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4分)。(2004 样)

10.刑法第 266 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1)请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该条确认的犯罪构成。
(2)该条中“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含义是什么?
(3)该条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是什么?
(4)假如甲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法官却判处甲八年有期徒刑,作出这种判决的依据可能是什么?(2005)

11.刑法第 239 条规定: “以勒索财务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务为目的偷盗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试说明:(1)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2)本条规定中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劫持他人并强迫被劫持人当场交付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为什么?
(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抢动婴儿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2006)

12. 《刑法》第 238 条规定: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 234条、第 232 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第2 款所规定的“犯前款罪,致人重伤” 、 “致人死亡”的含义
(4)如果有人为索取赌债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应当如何定罪?

13.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修改,《刑法》第 399 条第 1、4款规定: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 385 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第 4 款所规定的“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 385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的含义

14. 《刑法》第 258 条规定: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 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结婚”的含义

15.刑法第 163 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含义

16.刑法第 198 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的含义

17.刑法第 219 条规定: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应知”的含义
(4)如果本条中的“商业秘密”同时也是国家秘密的,应如何定罪

18.刑法第 140 条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试说明:(1)本条中“以假充真”的含义。
(2)如果有人在以假充真的产品上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的,应如何处理
(3)如果有人只生产伪劣产品,但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应如何处理
(4)如果有人生产、销售假药的,是否构成本罪

19.刑法第 263 条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试说明:(1)本条中“胁迫”的含义
(2)本条中“其他方法”的含义
(3)如果有人抢劫出租汽车,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4)如果有人绑架他人,又强抢被绑架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应如何定罪

20.刑法第 269 条规定: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试分析:(1)本条中“当场”的含义
(2)如果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如何处理?

21.刑法第 313 条规定: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含义

22.刑法第 388 条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
(2)本条规定的特点
(3)本条所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含义

23.刑法第 271 条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试说明:
(1)本条中”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含义
(2)本条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
(3)如果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应如何处理?
(4)本条中“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含义。

四、案例分析题
1.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一支,子弹十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一万余元。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
(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
(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2000)

2.郝某,男,30 岁,某单位下岗人员。1997 年 6月被某市团委机关聘为会计。1988年 1 月至5 月间,郝利用做假帐的手段先后侵吞公款3680 元,后被发现。
试分析郝某的行为性质。(2000 样)

3.甲某,男,26 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1999 年 12 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 岁。2000 年 4 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 年 5 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年 6 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2001)

4.甲,男,30 岁,1998 年 4 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1999 年 12 月,甲教唆乙(1984年 10 月生)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一旁观看取乐,但其本身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性关系。乙回家后,被其父发现异常,随后追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至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请你就本案应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2002)

5.甲、乙、丙经事先商议,欲前往某办公大楼盗窃 29 寸彩电一台。商议后某日在该大楼下班后,三人一起前往。盗得彩电后,由甲乙两人装入纸箱,一人一边用手抬下楼。丙因空手,便抢先下楼。丙走至大楼门口,恰逢大楼值班员老头丁从旁边厕所走出准备打扫卫生。见丙形迹可疑,大吃一惊,欲用拖把上前阻拦。丙见状抢过拖把,将丁推倒在地,并用拖把塞住了丁嘴,不让其叫喊。此时,甲乙抬着彩电从楼下走上,见此状,两人边说: “快走,快走” ,边从丙丁身旁走过。见甲乙两人走远,丙扔掉拖把,随后赶上,三人一起逃离现场。事后,此案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三人一并归案。
请你就本案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性质作出评析。(2002)

6.某甲,26岁,1995 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 年,1998 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 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01 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并对甲进行辱骂。甲恼怒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绊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甲见此情景后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 2000 元钱未讨回,于是又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 18000 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后乙被抓获。
试分析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及本案的法定量刑情节。(2002)

7.吴某(男)婚后嗜财成性,致夫妻感情不和。一日,吴某贿输回家,寻妻泄气。在与其妻殴打过程中,顿生杀人之念,遂举菜刀将妻砍伤,并欲进一步行凶。恰逢邻居赶到,将吴某手中菜刀抢下,并对其进行教育。吴某息怒,略有悔悟,及时送其妻去医院抢救,得免妻死。试分析吴某的行为性质,以及属于何种停止形态及其刑事责任。(2002 样)

8.甲,男,31 岁,1997 年因犯诈骗罪被判处 3年有期徒刑,2000 年 7 月刑满释放。
乙,女,29岁,1999年 7 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2 年6 个月有期徒刑,同时宣告缓刑 3 年。
2001 年 1 月,甲、乙二人经预谋潜入丙家实施盗窃,当甲、乙欲携带所盗巨额财物离开丙家时,恰遇丙返回家中,甲、乙二人对丙实施暴力致其轻伤后,逃离现场。数日后甲、乙被抓获。
试分析:(1)甲、乙二人共同构成何种犯罪?
(2)对甲、乙所犯之罪量刑时,应适用何种量刑制度?(2002样、2003样)

9.甲于1991 年 3月 1 日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 年。1998 年 5月 7 日,甲趁其妻上夜班之机,乔装打扮后外出作案。当甲来到一昏暗僻静之处,见前面有一妇女,便将其击倒后实施奸淫。奸毕又强抢该妇女的挎包一只,内有钱财若干,然后逃离现场。被害妇女连夜到公安机关报案。当被害妇女报案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挎包在家中桌上,知是自己丈夫所为,遂与丈夫发生争吵。甲知道所奸之人为自己妻子,所抢之物为自己家中财物,以为无事,第二天便偕同妻子,前往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主动讲清前晚所做之事。公安机关依此逮捕了甲。
请你就本案应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2002样、2003 样)

10.李某一天潜入某粮食仓库进行盗窃,见仓库内放着许多麻袋,装满了物品,李某想打开麻袋看看装的是什么东西,由于绳子捆得紧,怎么也打不开。在这种情况下,李某想用打火机在麻袋上烧个洞。当他点燃麻袋时,正好刮过一阵风,仓库遂起大火,李某见火势猛烈,掉头就跑,结果火灾造成损失计人民币 20 余万元。
问题:请在论述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李某对火灾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2002 在)

11.张某酒后行至某宾馆大门附近,见王某从宾馆出来,便无故对王某辱骂,王某还嘴。张某遂用右拳猛击王某右眼部,造成王某右眼球破裂伤,角膜裂伤,右眼内容物脱出,致使眼球被摘除,经法医鉴定属于重伤。
问题:请在论述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2002 在)

12.陈某,女,某厂职工;王某,男,某县法院审判员。陈某与王某系夫妻关系。1998 年 6 月,某县银行副行长徐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依法逮捕。徐妻与陈某同厂,找到陈某,要求陈某请其夫王某帮忙,为徐某开脱罪责,并表示事成之后一定给予重谢。陈某回家后,对王某说了此事,王某初不允,陈某就骂王某没用,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王某说收钱怕出事,陈某说这你不用怕,你办事,我来收钱。在这种情况下,王某主动将徐某挪用公款案揽到自己手中办理,并对部分犯罪事实不予认定,判处徐某缓刑。徐某家人为表示感谢,给陈某人民币 10万元。
问题:在本案中,陈某与王某应当如何定罪?说明理由,并分析共犯关系。(2002 在)

13.2000 年 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 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 200 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 100 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
问:(1)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2)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2003)

14.被告人李某、男、37 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 年 11 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 30 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 5 万元,二等奖奖金为 3 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 年 11 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2003)

15.甲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有三项罪行:第一项,伪造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章的批文第二项,该伪造的批文和所谓“中国石材进出口公司出口业务合同” ,到某石材加工厂对该厂经理谎称能联系出口香港的石材业务。然后以虚构的香港某公司的名义与石材厂签订了 500万吨石材的“购销合同” ,收取合同定金 50 万元后即不见踪影。一年后公安机关将甲抓获,发现甲已经将 50万元定金挥霍一空。
第三项,在审讯中甲还主动交待以下的犯罪事实:甲曾经说服在国有银行营业所工作的业务员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时由甲前去营业所假装“打劫” ,共同分赃。丙、丁同意。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时,甲冲进营业厅,用仿真手枪指向丙、丁。丙、丁假装害怕,将预先准备好的 100 万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携巨款逃走。之后,甲、丙、丁三人平分赃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到下列问题:(1)甲构成何罪?并简要说明定罪的理由(8 分)
(2)对甲指控的第一项何第二项罪行是否需要数罪并罚?为什么?(4 分)
(3)对甲指控的第三项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节?为什么?(3 分)(2004)

16.甲(19 周岁)与乙(15 周岁)合谋盗窃,并约定由甲携带匕首以防保安人员抓捕。晚 12 时许,二人到达某超市。甲进入超市,乙留在门外望风。甲发现无人值班,遂窃得现金 5 万余元,二人平分。此外,人民法院还查明以下事实:(1)甲于 6 个月前曾经抢劫他人财物 2000 元;(2)甲于 1 年前因犯抢夺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3 年。
请分析:(1)甲、乙二人在超市作案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7 分)
(2)对甲、乙二人如何处理?为什么?(8 分)(2004 样)

17.甲为了骗取保险金,花 1 万元买来一辆二手名牌轿车,通过在某国有保险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好友乙经办,向该保险公司谎报轿车价值为 20 万元,投保车辆盗抢、毁损险。之后,甲找中学生丙(男,15 岁),给丙 5千元报酬,请丙将停在甲自家平房前的轿车烧毁。丙问为什么,甲说那是邻居的车,要烧掉报复邻居。丙说没问题,十天以内解决。丙拿钱带上同学丁(男,15 岁)一起吃喝、上网吧。丁问丙哪来许多钱,丙告以实情,并请丁帮忙,丁答应,并搞来一大瓶汽油放在丙家,准备点火用。
此间,甲担心轿车离自已家太近,烧车会烧到自家和邻居的房屋,就打电话告诉丙放弃烧车,并让丙将5 千元钱退回。丙已将钱花去大半,无法偿还,听后十分着急,一边答应停止行动,过几天退钱,一边通知丁就在当晚行动。丁答应,约定当晚在烧车地点汇合。晚上,丙带上汽油瓶到烧车地点,丁因害怕未去。丙久等丁未果,遂决定单独行动。丙将汽油泼到车上,点火烧车,然后躲在一边察看动静。丙见火越烧超大,十分害怕,急忙打电话报火警,并急叫附近四邻灭火。由于丙报警、喊人救火及时,仅烧毁轿车、烤糊了邻近该轿车的几间房屋的门窗和屋门,未造成其他后果。
事后,甲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派乙核定险损事故。乙明知甲虚报保险标的价值、恶意制造了这起保险事故,但考虑是朋友关系,还是给其出具了保险事故评估证明,致使保险公司全额赔付甲 20 万元保险金。案发后,乙在审讯期间主动交待:在三个月前曾利用职务上便利虚构一起车险事故,从本公司骗领到 5 万元赔款,据为已有。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乙、丙各构成何罪或何罪的共犯(只需指明甲、乙、丙分别就哪一事实成立何罪或何罪之共犯,不必说明理由)。
(2)丁的行为是何种犯罪形态(既遂、未遂、预备、中止)?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本案给出的事实,指出哪些被告人具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2005)

18.甲(女,1984 年 7月 20 日生)因其同居男友乙已另有新欢丙而生恨意。2004 年 6 月7 日,甲得知当晚丙一人独居于郊外的出租屋,遂叫来好友丁(男,1986 年 12 月 13 日生),要其晚上去强奸丙,并给了 500元“报酬”给丁,丁同意。晚 9点,甲领着丁来到丙住处附近,指认了出租屋,并给了丁一把其从男友处偷来的钥匙。晚 10 点左右,丁找到出租屋,因房门未锁而顺利进入房间,正欲强奸时,遭到被害人极力反抗。黑暗中丁用力反复将被害人头部向墙体撞去,见被害人不再反抗,于是拉开电灯。丁准备强奸时发现被害人已没有了气息,遂匆忙逃走。回家后,丁越想越怕,便告知父母。其父母反复规劝,并硬拉着丁到公安机关去交待了罪行。案发后查明:①甲已有三个月身孕;②甲于 2003 年 1 月 4 日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缓刑 1年,并处罚金 500 元;③被害女子并非丙,而是丙的另一同室女友戊,丙当晚因加班未归;④戍因丁的暴力而死亡。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丁的犯罪行为构成何罪?构成一罪还是数罪?并简要说明理由。
(2)甲、丁原想强奸丙,实际上加害了丙的同室女友戊。这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有无影响?为什么?
(3)对甲能否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为什么?
(4)甲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
(5)指出丁具备的法定量刑情节及其处罚原则。(2006)

19.李某,男,30 岁,1997 年 10 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1998 年 10 月,李某从某监狱逃跑后窜至 A 市,在某蔬菜公司做临时工。同年 12 月,伙同本单位缓刑罪犯王某(男,22 岁)冒充 A 市某钢厂供销处正副处长,来到 B 市,谎称能提供优惠钢材,与某厂签订合同,骗得现金4 万元。得款后,两人南下广州,准备继续行骗。途中,李、王遇到无业人员周某(15 岁)。周某得知两人身上有钱,便“热情”邀请两人吃饭,并用酒将两人灌醉后掏走他们的钱包,得款5 000 元。李、王苏醒后,发现钱被人拿走,只得又回到 A 市。三天后,李某伙同张某(男,14 岁,中学生)潜入某商场行窃,共得财物折价 3 000 余元,但当即被值勤人员发现,李某、张某见状分头逃窜。李在逃跑中,被路过群众追赶,即拔出匕首进行威胁,但仍被当场抓获。第二天,张在其父母陪同下,向当地司法机关投案,并交代了上述情况。
问:对本案四名被告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罚作出分析,并略述理由。

20.被告人丁某到某电器公司门市部闲逛时,正好遇见中学同学乙某在该门市部做售货员,丁某见货架上摆满了高档电器,遂起盗窃之心。丁对乙说: “没想到你这儿东西还挺全的。 ”乙漫不经心地说: “还行。 ”当晚,丁某到乙某家,密谋盗窃该市门市部电器一事,乙起先不同意,后来在丁某的鼓动下同意了,乙并且要丁尽量小心,最好事先做好作案工具。某晚,丁某、乙某对该市门市部实施了盗窃,价值 7 万多元。在逃离现场时,乙某为了破坏现场,把柜台后的电炉插上,并在上面扔了一个纸箱。在逃跑的路上,丁某问乙某: “你在后面磨蹭什么?”乙某回答: “我把电炉插上了” ,丁某未吱声,事后才知道插电炉是为了放火。当夜该门市部被大火烧毁。
问:(1)丁某构成什么罪?乙某构成什么罪?两人之间有无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
(2)假定当丁某看到乙某将电炉插上时,丁某问: “干吗?”乙某答: “破坏现场呀。 ”丁某接着说: “还是老兄厉害。 ”接着两人脱离现场,大火烧毁了门市部。此时,丁某与乙某对乙某的放火行为是否应该共同承担责任?
(3)假定乙某在插电炉时,丁某并不知晓,丁某站在该门市部大门外等候。此时正巧该门市部主任万某到门市部有事,看到丁某抱着东西站在门口且门半开着,查问丁某, “你是干什么的?”丁某很害怕,操起一根木棍朝万某头上砸去,万某立即倒地,后经查验,万某为重度脑震荡。乙某放火后与丁某匆匆带着赃物逃离了现场。综观全案,丁某、乙某各构成了什么罪?

21.于某,32岁,1995 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 年,1997年 11 月刑满释放。1998 年 5 月的一天,于某窜到一单元楼内,撬门入室,窃取一住户 1500 元和金饰一件。在其正欲开门逃走时,户主张某买菜回来,见状大呼: “抓贼! ”于某用力撞倒张某之后,携物夺路逃跑。三天后,张某在街上购物时发现李某,于是上前拉其去派出所。于某为了脱身,几拳将张某打倒,后被群众扭送到派出所。
张某经鉴定,构成重伤。于某在逮捕后除了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之外,还交代他的邻居王某盗窃汽车一事。
公安机关将王某抓获。王某供认了盗窃汽车的事实,并称其盗车后,于某将汽车卖给了赵某。
问:1、于某构成什么犯罪?请简要说明理由。
2、对于某追究刑事责任应适用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22.甲某,1998 年因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甲某认为妻子与其离婚,是妻姐徐某从中挑拨所致,决心杀死徐某全家后劫持飞机逃往某国,并得到了乙某的同意。甲某出资乙某购买了催泪枪 1 只、小口径手枪一只,并将催泪枪分解伪装,进行了两次登机实验。甲某并且购买了两包毒药“赤血盐”准备杀害徐某一家。甲乙两人商定,2000 年 10 月 5 日动手,并由甲出资,乙购买了长春飞往厦门的机票两张。2000年 10 月 4 日夜,乙深感害怕,随找到徐某,将欲杀人、劫机一事告知徐,并随同徐一起到公安机关报案,到公安机关后乙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带领公安人员连夜将甲抓获。
问:1、甲乙构成何罪?
2、甲乙的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
3、如何追究甲乙的刑事责任?

23.汪某,男,25岁,工人。章某,男,15 岁,中学生。吴某,男,21岁,无业。苏某,男,17 岁,无业。
汪某等四人曾多次密谋准备到城东郊的胜利加油站偷钱。事先汪某多次去该加油站“踩点” ,苏某也把自己专门买的两把匕首交给汪某。2001 年 10 月 21 日晚,汪某按约定到吴某家,未找到吴,据吴家的邻居说,当日下午吴母突发急病,吴某送其母去医院了。汪某只好带章某、苏某携匕首前往胜利加油站。途中,章某因害怕,借口脚扭伤了不能走动而执意返回。汪某、苏某到加油站后,发现加油站内人员较多,无法下手,便躲在一旁的小树林内。到凌晨 2 点左右,汪某、苏某二人见没有来往车辆,便进入加油站。不料,汪某发现平时没人的加油站财会室有两人正在睡觉。汪某对苏某一使眼色,苏某心领神会。汪某手执匕首冲进财会室,向正在睡觉的工人魏某左胸连刺两刀。苏某冲向另一工人陈某,用匕首向陈某刺去,未刺中,陈某冲出屋呼救,汪某急忙追赶陈某到公路上,此时,正好有一辆警车从远处开来,汪某见状慌忙叫上苏某逃跑。跑出一段后,汪某发现加油站起火,忙问苏某。苏某称他临走时顺手放了一把火,汪某听后没有说话。魏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苏某在加油站放的火很快被扑灭,兴未引起油库大火。
问:1、汪某等四人各构成何罪?
2、各行为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各行为人的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
3、如何追究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24.尹某,男,29 岁,农民。
一天下午 5时许,尹某与本村农民李某、冯某等一起脱大麦粒。当脱第二遍时,尹某用铁叉叉麦草,一叉戳在躲藏在麦草堆里捉迷藏的 12 岁女孩张某的太阳穴上。尹某发觉张某被戳已不省人事,为逃避责任,佯装不知,直到冯某去拿铁叉时才发现。后送乡卫生院,但终因伤势过重,又贻误抢救时机,张某于当晚10时死亡。
问:尹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5.宋某为了走私,开办了远东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向有关国家工作人员送大量财物等手段大肆走私汽车,偷逃关税数百万元。某日,宋某忽然接到某公安局长的密告,有关部门准备对其走私行为进行查处。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同乡金某商议,恰逢金某因买卖进出口许可证,情节严重,正被公安机关追查,金某提出让宋某先到其在边境的一远亲家暂避,并送宋某 5 万元做路费,同时还请宋将自己倒卖进出口许可证的凭据一同带走。宋走后,金某恐其难逃法网,遂命表弟蒋某(男,15 周岁)带肖某在途中伺机在宋某吃饭或者喝水时向宋某的饭碗或者水杯中投毒将宋某干掉。蒋某闻听色变,说此举恐有杀身之祸,不能从命。金某称只要蒋某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带给肖某并带肖某找到宋某即可,蒋某本人不需亲自动手。蒋勉强答应,于是金某当着蒋某的面给肖某写信,并给蒋 3 万元,打发蒋上路。蒋找到肖某,将信交给他并带他找到宋某,然后谎称另有急事,返回。肖某使用菜刀在砍杀宋某时,经宋苦苦哀求并许以重金,遂放过宋某,但致宋某轻伤。后宋某向公安机关自首。公安机关遂将肖某抓获,肖某到案后,交代了上述事实,并带领公安人员将金某、蒋某抓获归案。
问:(1)宋某、金某、蒋某、肖某各构成何罪或者何罪的共犯,简要说明理由。
(2)金某、蒋某、肖某犯罪的停止形态如何确定?
(3)如何追究宋某、金某、蒋某、肖某的刑事责任。

26.王某,男,1998年 10 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2000 年 12月被依法假释,2001 年 10月,假释考验期满。2004 年春节期间的一天晚上 9 时许,王某在亲戚家喝完酒后骑自行车回家,行致跨越宁沪高速公路的西北塘高架桥(桥面距高速公路路面 5 米)上时,黑暗中被桥面上的一块石头(重约 12 公斤)绊倒,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手上擦破了皮。醉意中的王某十分恼怒,抱起石头,站在桥南侧的护栏基上,把石头举起放到桥的护栏网顶端的钢管上,将石头往外推了出去,只听到“咚”的一声。王某也没有理会砸到什么,就骑上自行车径直回家。石头恰好落到正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一辆“桑塔纳”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砸破挡风玻璃后击中驾驶员陈某的头部,当即致陈某死亡,汽车在失控的状态下仍向前滑行了140 余米。后,公安机关将王某抓获。
问:(1)请在简要论述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基础上,分析王某行为时的主观心理态度。
(2)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如何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27.2001 年 3 月 13 日下午,陈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被两名加害人报复砍伤。陈某逃跑过程中,两加害人仍不罢休,持刀追赶陈。途中,陈某多次拦车欲乘,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当两加害人即将追上时,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 9000 元)缓速行驶,陈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但也遭拒绝。眼见两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陈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倒地,但未受伤害),骑车逃走。陈某骑车至安全地方(离原地约 2 公里)停歇一会后,才想到摩托车怎么处理。陈某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试分析陈某上述各行为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8.童某,男,32 岁,原系某厂采购员。林某,女,28 岁,同厂工人。
童某于 1997 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3 年。1999 年 10月 6 日,童又起意强奸厂里的同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家中。晚饭时,童、林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童某正欲行奸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童某惟恐被邻居发觉,顿生杀机,用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当晚,林取出自己储蓄 3000元交给童,让童离家躲避有关部门追查此事。后当公安机关向林某调查此事时,林某称童某整个十一长假期间均在乡下老家,现在不知在何处。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 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 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 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29.赵某拖欠张某和郭某 6000 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张某与郭某商定后,将赵某 15 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 21 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张、郭遂决定将甲卖给他人。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甲。张某找到了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 6000元将甲卖给了陈某。此后,甲寻机逃走。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 6000元钱。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 4000 元的摩托车骑走。
问题:请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28.甲(1986 年 8 月 21 日生)与乙(1989 年 8 月 21 日生)合谋盗窃。2005 年 8 月 21 日夜 10 时许,二人到达某超市。甲进入超市,乙留在门外望风。甲发现无人值班,遂窃得现金 5 万余元,二人平分。此外,人民法院还查明以下事实:(1)甲于 6 个月前曾经抢劫他人财物,价值 200 余元;(2)甲于 2003 年因犯抢夺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
请分析:(1)甲、乙二人在超市作案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2)对甲、乙二人应如何处理?

30.杨某,女,28 岁,某厂女工。张某,男,30 岁,某私营公司老板。钱某,男,28 岁,某医院司药。
有夫之妇杨某和张某长期通奸,为达到结合为夫妻的目的,张某提议,由杨某杀害其丈夫王某。张某找到在医院工作的钱某要砒霜。钱问干什么,张讲出实情,钱拒绝。张便以揭发钱的隐私相要挟,钱无奈,给张一包硫酸铜(一种会引起呕吐但不会致死或者致伤的药物)慌称是砒霜,张将“砒霜”交给了杨。某日,杨在王某的饮食中下了药,王吃后呕吐得十分痛苦,杨在旁观察,遂后悔,急送王某到医院,王某很快止吐,而且也没有什么其他后果。
问:(1)杨某、张某、钱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构成何罪?为什么?
(2)如何追究本案的刑事责任]



相关文章


2007年法硕刑法学押题讲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