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新申论模拟试题一-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06 23:52:3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1年,全国高校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2%,2002年为80%,2003年为70%,2004年为73%。从数字看,除2004年就业率统计方法调整外,2001-2003年初次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如果按2004年以前的方法统计初次就业率,2004年全国本科平均初次就业率应在65%左右。实际上,就业率连续四年初呈下降趋势。

2、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左右,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山东为例,今年大学毕业生近27万人,除去专升本和考研学生还剩大约20万人,假如流入山东和流出山东的学生人数相等,至少有20万人需要工作。有关人士分析说,假如把这个总数分散到山东100多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要安排200人左右,这个数字对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但欠发达县无论如何也“消化不了”。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之严峻由此可见一斑。

3、从供给看,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高增长、高投入、低就业"现象,因此,经济发展实际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不足900万个。从需求看,全国高校毕业生2001年117万人,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近五年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毕业生就业需求外,还有其他的需求。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2004年各类新增劳动力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万,需求大于供给,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总体性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状况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框架。

4、从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毕业生供求结构的失衡。由于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围绕市场来进行调适,没有找好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产生了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与高校的无效供给之间的矛盾。在全国7000万名技术工人中,中、高级工只占40%,与发达国家83%的比例相差甚远,造成我国各行业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据南京人事局2003年统计,南京市对工科毕业生需求约为1.3万人,但只有5900人签约,尚缺口7000人;二是社会的有限需求与高校的过多供给之间的矛盾。未就业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与其专业类似的人才一般已趋近或达到饱和的程度。教育部有关数据表明,近年在高校招生增长最快的十个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已全面下降,艺术类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5、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对上海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期望值进行调查,上海地区本科毕业生预期月收入为2000-4000元,研究生为5000元以上,大部分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给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为2000元左右,研究生为3000-4000元。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内蒙古大学2005届毕业生期望的月收入进行网上调查,65.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后月收入应在1500元以上,而实际来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提供给毕业生的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甚至几百元。

6、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新上专业猛增。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校争上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一是生源捞取型:新上专业就是为了多招学生,结网捕鱼。学校普遍喜欢上投资少、见效快、靠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应付的“软专业”,而对像工程技术这样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过多地集中在一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过大,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四是市场导向型,市场上什么专业热门,就上什么专业,而不考虑就业形势的变化。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多招生,因为连续几年扩招,学校硬件投入较大,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从一定程度上说,招生人数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位高校管理者评论说,“学校发展也要讲究经济规模,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要达到8000人-1万人的规模,本科学院要达到2万人的规模,综合性大学要达到3万人的规模,才能维持投入产出的平衡。”

7、四年前,许多学生为考上法律、财会、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欣喜,四年后,由于供求失衡,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找工作成了难题。鲁东大学应届毕业生丁林四年前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时觉得就业面宽,可谁知近几年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毕业时竞争激烈,丁林至今还没找到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应届毕业生王芙蓉对记者说:“我们学院200多名应届毕业生,目前签订就业协议的不到1/4。我们宿舍8个人,只有一人签了协议,3人考研,其他4人到现在都没落实单位。” 记者在山东几所大学采访发现,毕业的气氛已经很浓,但仍然有很多就业没有着落的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


相关文章


2006年3月18日山东选调生申论的真题(网友回忆)-公务员考试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试题二-公务员考试
200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部分回忆)-公务员考试
2006年3月26日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公务员考试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新申论模拟试题一-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公务员考试
200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命题预测试卷(二)-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汇总-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公务员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