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答题要点-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06 23:52:1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
河北北焦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几乎所有耕地都已被占用,目前仅余30多亩耕地;第二,农民获得补偿费用过低,无法满足农民的损失。
西营村土地征用基本情况为:第一,补偿费用低。第二,目前为止职业技术学校只付给西营村补偿费用总额的1/3。第三,村委会违反《农村委员会组织法》,贱卖土地。第四,上访。
由以上两个村的土地征用情况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征用问题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城郊耕地被占用面积过大,造成耕地荒废。其次,政府低价征收、高价出售,从中获利。1998年修定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该法还规定,以上补贴仍不能满足农民需要的,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法律虽规定了农民的补偿制度,但补偿费用过低,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得到有限的经济补偿后,缺少持续生存的出路。再次,存在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问题。第四,村委会贱卖土地,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第五,农村的土地纠纷严惩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失地农民多。
有专家认为造成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补偿不足以农民创业、政府没有为他们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政府已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范审批权,并对补偿作了新的承诺:补偿已达到法定上限仍不足以使用权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政府可以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予以补贴。也有专家认为将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面大类进行交易,可以得到农民得到应有补偿。
二、“给定资料7”提出了“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问题。请结合“给定资料3-7”,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15分)
要求:分条作答,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第一,有效利用方面。(一)农村土地资源消耗量;(二)土地复垦成效;(三)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是否做到“控制大户型、低密度住房,坚决停止别墅建设”;(四)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五)土地闲置情况;(六)量化建设用地的规模。
第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一)防止土地资源退化;(二)不断提高土地质量;(三)保持土地利用的连续性,这一点主要可以从土地利用方式、企业生产措施来评价;(四)有限开发土地;(五)施肥、灌溉和其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请概括说明这些作法的目的和意义。不超过200字。(10分)
第一,加快复垦消化存量、工矿废弃地,新增工矿废弃地得到及时复垦。
第二,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
第三,整治“排土场、空心村”等工作是贯彻土地管理法的关键内容之一。
第四,保护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2、根据“给定资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15分)
存量用地,是指现有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闲置未利用土地和利用不充分、不合理、产出低的土地,即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现有城乡建设用地。
地荒,是指建设用地土地供应量不足的问题。
四、本题仅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2”提到“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请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的问题。不超过200字。(10分)
土地转让市场的两大类是指土地的出让和转让市场。
2、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15分)
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土地面积。
第二,征地价格。
第三,被征地农民近三年平均产值。
第四,土地的出售价格。
第五,兴建项目。
第六,农民补助是否到位。
五、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与800字。
参考例文题纲:
标题:命脉
第一部分:提出论题
第一段:提出问题,简要分析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农民利益得不到满足,引发了农民上访,甚至对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