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测试题(二)答案-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06 23:52:49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一)题答案要点:
对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的我国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矛盾。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降低资源消耗,并使资源尽可能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降低发展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题答案要点:
制定有关的绿色GDP制度,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科技研发促进制度。
制定了抑制废物形成制度、循环名录制度、循环目标制度、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或技术与工艺标准及技术性指导制度)、法律义务和责任制度、政府扶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或市场运行制度)、经济刺激制度等方面的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
建立和完善了多元化的回收方式并存、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公众参与、市场运行管理、发展与培育中介组织、推广循环产品标志与循环包装标志、防止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等制度。
第(三)题答案要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还存在节约优先的方针未能很好落实、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缺乏技术支撑、全民节约意识不强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此,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树立节约型的思想观念。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多种具体措施积极应对。
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资源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意义,明确将“节约资源”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并列为基本国策。
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抓紧修订《节约能源法》。建立执法责任制,保证现有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要加快国家标准制度体系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绿色GDP的指标考核体系。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财税和收费政策。公共财政要加大对政府资源节约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
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组织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包括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努力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工程应用科技的开发,将其纳入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化发展规划。
促进机制创新,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发布国内外各类资源节约信息。同时,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担保,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推行节能自愿协议,即耗能用户或行业协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
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总之,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和谐,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