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三-公务员考试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06 23:52: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三
金路公务员与时事出版社

满 分:100分 时 限:150分钟

题号 1 2 3 总分 核分人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 料

1.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观,以“GDP崇拜”作为其特征,反映了当时对于发展或现代化的一种极具历史局限性的理解。由于这种发展观把发展视为一种经济现象,把现代化过程理解为物质财富增长的单维度过程,因此,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无疑就是要实现经济指数的增长。

这种发展观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得以最充分的体现,其原因在于:当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解除贫困状态,增强综合国力。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发展中国家确立的发展战略都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可以说,“GDP崇拜”成为一种普遍情结。“GDP崇拜”的实质,就是唯效率主义或独尊经济指数的发展取向。

经由这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加速,然而,却导致了诸多非意图性不良后果,最突出的有:国民教育、就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领域,被所谓“经济增长的代价”牺牲掉。正是这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以往的发展观进行反思。

2.正是基于对以“GDP崇拜”为特征的发展观的检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放弃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而倡导一种综合取向的发展观,它强调发展不能只理解为一种经济增长结果,而应看作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之间协调进步的综合成效,兼顾效率与公平则成为所要奉行的一项基本原则。

进入综合取向发展观阶段,实现了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的转变,人的发展已成为发展的中轴目标。然而,在人的发展这一中轴上,又是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的,它能通过人的发展指标体现出来。如果说强调综合取向发展的指数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初级层面的话,那么,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则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高级层面。而当“以人为本”成为发展原则时,也就标志着人本取向发展观的出现。

3.进入人本取向发展观的阶段,“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发展指标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人文指数”的关注,它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实际操作化的结果。而生活满意度指数或幸福指数可以说就是这种“人文指数”的体现。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可以这样认为,幸福感是一种高度的或极其强烈的生活满意状态。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4.在发展理论演进中,幸福指数关怀成为人本取向发展观的一个核心表现。它的出现,首先有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基础,其次有着人的需求上升规律的心理基础。此外还受到一些学科有关研究成果的促进。一些关于人的幸福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但这种正相关性存在一种界阈:只有当GDP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出现对幸福指数的追求;而只有当GDP超过特定界阈之后,幸福指数才会呈现增长,换言之,GDP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解释人的幸福感受的物质基础,可是,当突破一定界限之后,它对幸福程度的解释力似乎就变得很弱。由此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种发展理念:GDP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程度的关键性指标,但决不能作为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幸福程度的关键性指标。

5.当今天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迈上一个新台阶之后,追求幸福感及其最大化,成为一种必然规律。人本化生活的最重要目标应该是追求幸福,而不是财富。因此,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当“以人为本”成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时,经济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的幸福才是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幸福的最大化。

经济条件是影响人的幸福程度的基础因素。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诸多其他因素,如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婚姻、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于人的幸福程度的影响力并不亚于收入的高低、财产的多少等经济因素。因此,幸福指数关怀最重要的发展理论意涵就表现在:人民的幸福感是社会运行状况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风向标”。因此,幸福指数可以勾勒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提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透视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从而为最急迫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导向和动力。而幸福指数关怀的发展政策意义就表现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确立工作目标时,应更优先地了解社会中哪些条件或因素与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以便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来减少、消除导致人民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不断提高。

6.因此,对于致力于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宗旨的中国而言,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决策中就不能不将人民的幸福程度作为检验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标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必要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测量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指标体系;其次是,以此为基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仅确定GDP的预期目标,而且也确定幸福指数的预期目标。

在一定意义上,幸福指数关怀成为发展实践具体体现人文精神和终极价值追求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并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加以实现的有效方式。它把自古代以来思想家们关于人类幸福的形而上学思考变成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可以实际操作化并可以具体测量成效的方法体系,而这一点正是幸福指数最深刻、最丰厚的发展理论内涵之所在。

7.在2006年年初各地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对“幸福感”、“幸福指数”的关注多了起来。就在两会前,北京市统计局在发布的调查中,头一次将“幸福感”正式纳入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北京市统计局社会处一位负责人说,这次调查对和谐社会的评价采取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就是调查北京市还有哪些不和谐的地方,从而得出北京市的和谐程度。

记者在北京市统计局采访时,有关部门领导表示,北京市和谐社会考评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反映社会主体诉求的指标和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现状的指标。第一类和第三类是客观指标,包括幸福感、社区归属感、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等内容的第二类指标则是主观指标。该局2006年2月发布的《北京市和谐社会状况调查》显示,有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在收入、就业、医疗、住房4方面存在不公平。调查结果显示,住房是被调查者感觉最不公平的一项——53.6%的被调查者认为住房政策不公平,其中70.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合理并且不可接受。名列第二的不公平——医疗保障方面,50.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公平,其中69.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合理并且不可接受。此外,46.1%、36.1%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机会、教育机会不公平。调查表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安定是目前造成北京社会冲突的主要因素;调查还表明,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呈现平稳提升态势,年均增长率为4.8%,市民对和谐社会的认同度为54.6%;综合评价则表明,68.2%的被调查者表示生活幸福。

8.“关注幸福感,其实是对我国以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过去过分迷信GDP,结果人们发现,经济发展起来了,GDP也上去了,生存环境反倒变差了,空气污染、城市噪音、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开始显现。能掉过头关注人们幸福不幸福,这是个进步。

三、申论要求


得分

评卷人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得分

评卷人



2.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得分

评卷人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相关文章


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一)-公务员考试
200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命题预测试卷(二十)-公务员考试
2007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试卷-公务员考试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三-公务员考试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一-公务员考试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预测试卷二-公务员考试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测试题(七)-公务员考试
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测试题(三)-公务员考试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