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抗真菌药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9:05 13:37:4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 ☆☆考点1: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是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其含A、B两种成分。因B成分抗菌作用强而用于临床,故称两性霉素B,国产者称庐山霉素。

  【药动学】 口服、肌注均不易吸收,而且肌注刺激性大,故必须静脉滴注。一次静脉滴注,有效浓度可维持24h以上。蛋白结合率大于90%,体内 分布以肝、脾为高,其次为肺、肾,不易透过脑脊液,消除缓慢,t1/2约在24~48h,3%~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抗菌作用】 系广谱抗真菌药。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芽生菌及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呈杀菌作用。两性霉素B能选择性 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在膜上形成微孔,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引起菌体细胞内容物(氨基酸、核苷酸、电解质等)外漏,导致真菌死亡。相反,细菌 胞浆膜内不含固醇类物质,对本品无效。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无作用。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并作为首选药。用于各种真菌性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及尿路感染等。局部可用于眼科、皮肤 科和妇产科的真菌病。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仍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列为一种选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是滴注开始或滴注后数小时,可发生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和低血压。肾损害为本 品主要中毒反应,并呈剂量依赖关系,80%患者发生氮血症,尤其与氨基糖苷类、环孢素类合用,肾毒性增加。应用时应注意:滴注液应新鲜配制,滴注前需给病 人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滴注液中加生理量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反应;定期作血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 ☆☆考点2:制霉菌素

  【药理作用】 由链丝菌或放线菌所产生的多烯类抗生素,既能抑制又能杀灭真菌,对各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及球孢子菌等有 抑制作用。其化学结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B基本相同,但作用较弱,毒性更大,不作注射用。本品口服难吸收,可用于肠道念珠菌病。

  【临床应用】 对皮肤、口腔、阴道念珠菌及阴道滴虫病局部用药有效。制霉菌素多用于预防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的真菌性二重感染。口服大剂量可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反应。阴道用药可致白带增多。

  【不良反应】 口服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

  ☆☆☆考点3:灰黄霉素

  【药动学】 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其吸收程度与原料粉末颗粒大小有关。极细颗粒(2.7μm)比细颗粒(10μm)吸收完全,t1/2约 14h.油脂食物能促进药物吸收,是由于其促进胆汁分泌提高灰黄霉素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之故。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以皮肤、毛发、指(趾)甲、 肝、脂肪及骨骼肌中含量高。大部分在肝内代谢为6-去甲基灰黄霉素而灭活。原形药自尿中排泄不足10%,约30%随粪便排泄。因该药对表皮角质穿透力差, 外用无效。

  【抗菌作用】 对各种皮肤癣菌均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药物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较大,能与角蛋白牢固结合,灰黄霉素沉积在新生皮肤上,与角蛋白结合 后可以防止新生皮肤再被感染。本品抗真菌机制不清,可能其化学结构类似于核酸的主要成分鸟嘌呤,而竞争性地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干扰DNA合成,使 真菌细胞生长抑制,或与干扰真菌微管蛋白聚合作用有关。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癣菌病如体癣、股癣、甲癣等,尤对头癣疗效显著,为首选药。疗程2~3周,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对指(趾) 甲癣效果差,疗程6~12个月,而且常易复发或再感染。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本品在肝灭活,使疗效减弱。本品可促进抗凝药代谢,使抗凝药的作用降低。

  【不良反应】 多见,但不严重。主要表现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眩晕、视觉模糊或失眠等,动物实验证实有致畸作用。

  ☆考点4:克霉唑(三苯甲咪唑)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后很少吸收,成人口服3g后,2小时的血药峰浓度仅1.29mg/L,6小时为0.78mg/L.连续给药时,由于肝酶的 诱导作用血药浓度反而下降。消除半衰期为4.5~6小时。本品大部分在肝内代谢灭活,由胆汁排出,仅少量(不足1%的给药量)以原型自尿中排泄,尿中排出 者大部分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本品在粪便中浓度高,包括口服未吸收部分及经胆汁排泄部分。该药在体内分布广泛,在肝、脂肪组织中浓度高,不能穿透正常脑膜 进入脑脊液中。本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为50%.

  【药理作用】 本品属吡咯类抗真菌药,对白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本品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对表皮癣菌、毛发癣菌、曲 菌、着色真菌、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对申克氏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等也有一定抗菌活性。本品对曲霉、某些暗 色孢科、毛霉菌属等作用差。本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 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本品可抑制真菌的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 死。

  【临床应用】 对深部真菌作用不及两性霉素B.目前仅局部用于治疗浅表真菌病和皮肤黏膜的念珠菌感染,如体癣、手足癣、耳道及阴道霉菌病。在体内代谢慢,故毒性低,疗效好。

  【不良反应】

  1.口服后常见胃肠道反应,一般在开始服药后即可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常需中止服药。

  2.肝毒性。由于本品大部分在肝内代谢,故可出现肝损害,引起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

  3.偶可发生暂时性神经精神异常,表现为抑郁、幻觉和定向力障碍等。此类反应一旦出现,必须中止治疗。

  【禁忌证】 肝功能不全、粒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考点5:咪康唑(二氯苯咪唑)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吸收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生物利用度约在25%~30%之间,t1/2约24h.

  【药理作用】 咪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和抗菌力与克霉唑基本相同。对许多临床致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菌、新生隐球菌、芽生菌、球孢子 菌、拟酵母菌等深部真菌和一些表皮真菌,以及酵母菌等,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还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抑菌作用。[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临床应用】 对深部真菌和部分浅表真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静脉给药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用于两性霉素B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例,但可出现 畏寒、发热、静脉炎、贫血、心律不齐。因其口服不吸收,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多,故目前主要用于局部治疗皮肤黏膜真菌感染,其疗效优于克霉唑及制霉菌素。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静脉给药可致血栓静脉炎。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及孕妇禁用,1岁以下儿童不用本品。

  ☆☆考点6:酮康唑

  【药动学】 本品口服易吸收,但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而且不易进入脑脊液,血浆t1/2为7.9h.

  【药理作用】 口服广谱抗真菌药。本品的特点是对念珠菌和浅表癣菌有强大的抗菌力,对多种浅表真菌病的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和咪康唑。

  【临床应用】 主要口服治疗多种浅部真菌病,也可用于全身性真菌病如念珠菌病,阴道、胃肠道念珠菌病。酮康唑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吸收,因此不能与 抗酸药、胆碱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同服。胃酸缺乏者,可将药片溶于4ml的0.2mol/L盐酸中,用水稀释。后服下。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血清转氨酶升高,偶有严重肝毒性及过敏反应等。

  【禁忌证】 孕妇禁用;有肝脏毒性可致严重的肝损害,肝功不良者忌用。

  ☆考点7:氟康唑

  【药动学】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口服150mg于1.5~2h达峰浓度(3.8mg/L),蛋白结合率低,体内分布 广。真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血中浓度的80%,体内代谢甚少,约65%以原形经尿排出,血浆t1/2约30h.本品可供口服及注射用。

  【药理作用】 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与酮康唑相似,但体外抗真菌作用不及酮康唑,体内抗真菌作用则比酮康唑强10~20倍。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深部真菌病如隐球菌脑膜炎、心内膜炎、肺及尿路感染,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和尿路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不良反应】 在本类药中最低,有轻度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及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症状有头痛、头晕、失眠。个别艾滋病及肿瘤患者可见肝、肾、造血功能异常。

  【禁忌症】 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相关文章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药理学-抗真菌药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