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07年下半年古代汉语(电大)自考大纲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7:23 12:53:2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和基础课,它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这门课程,是由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常用词)三部分组成。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根据这一特点,要求在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选文与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防止相互脱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下面,本大纲按照上述所说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包括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以上为应知应会内容),以及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等几个层次,作为教学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II、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上 册)

  一、通论(古代汉语常识)

  (一)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使用

  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重点掌握:

  1、“六书”与汉字形体构造。

  2、“六书”的定义和每一类特点。

  3、汉字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4、本通论后练习。

  一般掌握:

  1、汉字的特点。

  (三)汉字形体的变异

  重点掌握:

  1、古今字的概念。

  2、异体字的概念。

  3、正确掌握通论及讲授文选中的古今字。

  其余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四)汉字的通假

  重点掌握:

  1、什么是汉字的通假?

  2、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

  3、汉字通假的条件。

  4、掌握文选、本通论,及本通论后练习中出现的通假字。

  一般掌握:

  1、通假字与别字的区别。

  一般了解:

  1、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与联系。

  (五)词的古义和今义

  重点掌握:

  1、什么是古今通用词?

  2、什么是古用今废词?

  3、古今词义差异的三种情况。

  4、古今词义范围上差异的三种情况。

  5、掌握文选、本通论中出现的古今不同词义,要了解古义是什么,今义是什么。

  6、掌握本篇通论后的练习。

  一般掌握:

  1、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重点掌握:

  1、什么是词的本义?推断词的本义的两种方法。

  2、什么是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包括的两种现象,即(1)直接引申义;(2)间接引申义。

  3、会分析选词综述和本讲通论中介绍的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一般掌握:

  1、本义的推断及意义。

  2、词义引申的四个途径。

  (七)单音词和复音词

  (本讲不作考试要求)

  (八)名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

  重点掌握:

  1、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

  2、名词等用如动词的几种类型。

  3、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四种类型。

  4、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和时间名词作状语。

  5、文选及本通论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6、本讲通论后的练习。

  一般掌握:

  1、怎样判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九)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重点掌握:

  1、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三种类型。(要结合例句加以分析)

  2、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的两种类型。(要结合例句加以分析)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4、文选及本通论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5、掌握本篇通论中的例句及后面的练习。

  一般掌握:

  1、什么是为动用法?

  2、什么是对动用法?

  (十)古代汉语的词序

  重点掌握:

  1、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要结合例句加以分析)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两个条件。(要结合例句加以分析)

  3、文选中出现的宾语前置现象。

  4、掌握本篇通论中的例句及后面的练习。

  一般掌握:

  1、兼语前置的语法现象。

  (十一)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本通论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十二)古代汉语被动句

  本通论一般了解,不作考试要求。

  二、文选部分

  讲授文选(重点掌握)

  共讲授10篇文选。对于讲授文选,要求精读、熟读,做到字、词、句三落实。并能对文选内容准确加以直译,任意抽取某句原文,就能知其所属篇目和句子大意,能解说出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现象。

  具体篇目和重点掌握的内容是:

  (一)郑伯克段于鄢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今京不度,非制也。

  4、姜氏何厌之有?

  5、无使滋蔓。

  6、无生民心。

  6、敢问何谓也?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二)齐桓公伐楚

  1、尔供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三)烛之武退秦师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5、若不阙秦,则焉取之?

  6、失其所与,不知。

  (四)齐晋鞌之战

  1、不介马而驰之。

  2、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3、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4、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5、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6、从左右,皆肘之。

  7、逐之,三周华不注。人

  8、赦之,以劝事君者。

  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10、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

  (五)冯谖客孟尝君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5、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6、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7、于是梁王虚上位。

  8、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六)季氏将伐颛臾

  1、无乃尔是过与?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七)子路从而后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植其杖而芸。

  3、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八)齐桓晋文之事

  1、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夫子之谓也。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刑于寡妻。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9、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10、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11、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九)天论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2、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3、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4、寒暑未薄而疾。

  5、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6、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

  7、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8、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9、珠玉不暏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仪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10、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三、本篇选词综述

  本册共学习九篇选文,共32个常用词。对常用词的学习,要分散到各篇的学习之中,(并结合各篇文选中提示的有关内容)以选文带动常用词,做到二者结合。在学习中,要重点掌握词的本义和常用引申义。本义是第一个义项,而且常伴有古字形,凡是没有写出本义字样而列出古字形的,也要做为本义掌握。另外,还要重点掌握古今词义有差异的义项,不论是差别悬殊的,还是微殊的,都是我们掌握的重点。

  重点掌握:

  即 厌 毙 兵 次 城 池 从 益 封 鄙 因 病 执 再 乘

  给 危 勤 保 爱 阴 阳 启 穷 谢 劝 谤 报 困 乏 好


相关文章


河北省07年下半年企业会计学(电大)自考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生产与作业管理(电大)自考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中国文化概论(电大)自考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中国法制史(电大)自考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古代汉语(电大)自考大纲
北京10月自考报名截止逾期不予补报
北京市自考调查与分析专业报考点增加
08年10月高教自考全国统考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专)
08年10月高教自考全国统考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表(本)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