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30 08:32:28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一、高考作文命题模式及分析

  长期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模式主要有三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

  只要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你立即便可认定,这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它的核心是话题,话题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试题中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此外,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

  (二)材料作文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

  (三)命题作文

  这类作文不需要考生自己拟题,文题已经直接印在试卷上。比如高考作文考查过的“面对大海”“转折”“包容”“说‘安’”“今年花胜去年红”“自嘲”,等等。命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

  认清高考作文命题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备考的科学性并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回顾最近若干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进而预测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特点。

  1999年高考作文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感受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过,这个话题容易引导考生往现实中不存在的方面去构思,导致不少作文显得空泛。2000年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道题目充满了哲学的睿智和丰厚的生活底蕴,作文时只要求立意与看问题、理解问题、解答问题的多元性“有关”即可,内容不受限制,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命题自由度之大,开放意识之强,是前所未有的。然而试题的过于宽泛,给考生宿构、仿作、套作带来了便利。2001年的“诚信”和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同时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了对作文内容的限制。对于“心灵的选择”这道题目,有人把它归为道德层面的话题,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这个话题针对的是人的思想和内心活动,考生可以从道德、伦理、思想、感情、人格、操守、文学、美学等各种各样的角度展开对“选择”的思考、探索、描述、阐释、议论、抒情。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辩证地设置了话题,突出了对学生理性思维和认识水平的检测,切实体现了“立意自定”的写作要求,允许考生独抒己见。

  2004年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一下子涌现出十四道话题作文(另一题为北京卷的命题作文“包容”)。从话题思想内容的指向看,更加注意对人的关注:或指向人的内省,或指向人的处世,或指向人的生活状态,或指向人的精神发展,或指向人与环境,或指向人的思维方法、思想方法、价值判断和哲理思辨等。尤其是全国卷的四道试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以及重庆卷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辽宁卷的“平凡与自豪”、天津卷的“材与非材”、湖北卷的“买镜”等,话题贴近人生、时代,关注人的主体感悟,既注重人格修养,也注重世界观、方法论;既注重人文关怀,又有理性思辨,也不失对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的成熟美。

  二、题意作文分析

  2005年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加大,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占有了一定比例。但除了这三种类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05年高考上海卷、福建卷和湖北卷的作文题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试题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明确的话题,但是上海卷提示“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本题可以转化为“文化生活与我的成长”的话题作文;福建卷的作文题,从“外观”上看是图画材料作文,但材料中一组组相对应的“提示文字”(“我规范”与“我新颖”、“我稳定”与“我多变”、“我周长短,面积大”与“我周长长,面积小”,等等),却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子话题”;湖北卷提供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要求考生根据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同样不在审题上设置过多的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比较特殊的话题作文——“出与入”。这三道试题,我们可以称之为“题意作文”(也可以称为“后话题作文”,因为从本质上看,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原来的话题作文还是相通的)。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出现的“题意作文”呢?很简单——将它转换为话题作文。下面,我们通过一则例子来加深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可把这则“题意作文”转换为话题作文。转换后的话题可以为——“坐在生活的前排”。

  审读题意:“坐在生活的前排”,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去争取成功,但并不奢望自己一定成功;尽了力就没有遗憾,更不会后悔。因此,写本题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它的内涵,选取符合话题要求的材料,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表现自己确定的主题。这样一种趋势和方法,相信2006年高考作文会出现更多。



相关文章


2007年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高考作文素材之高考作文开头集锦
作文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击中话题作文的软肋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