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GCT考试逻辑辅导教材--第二章(2)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4:28 23:06: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第二章 与GCT逻辑应试相关的若干逻辑学知识及其在应试中的正确运用
二、概念的相关知识及其运用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一切能够被思考的客体,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存在的,不存在的,都是对象。因此,概念包罗万象。人思维的触角伸向哪里,哪里就有相应的概念。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位。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概念。GCT测试日常思维能力,自然包括测试准确把握和运用概念的能力。
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统称为对象的属性。对象的属性分为偶有属性、固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概念是把对象作为一个类来反映的。对某个类对象来说,如果某种属性为其中的某些对象具有,而不为另一些对象具有,则称为该类对象的偶有属性;如果某种属性为所有对象具有,则称为该类对象的固有属性;如果某种固有属性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则称为该类对象的本质属性。
例如,对于“商品”这个类对象,“价廉物美”是偶有属性;“是劳动产品”是固有属性;“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是本质属性。“商品”这个概念,只反映“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种本质属性。
准确地把握概念,就是要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例如,所有的人构成的对象类,就是“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对“人”这个对象类,“男人”、“女人”等称为子类,“鲁迅”、“华盛顿”等称为分子。
[思考]:
1.用“解放生产力”来表达“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否准确?
答:不准确。因为“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固有属性,不是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成立,但“解放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不成立。
2.“中国”这个对象是否属于“联合国”这个概念的外延?
答:不是。因为“中国”不具有“联合国”这个概念的内涵。
3.“中国”这个对象是否属于“联合国成员国”这个概念的外延?
答:是。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类概念)
类是由分子组成的。“人”这个类,是由张三、李四等一个个人组成的。“人”和“张三”的关系,是类和分子的关系。
集合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森林”这个集合体,是由一棵棵树木组成的。“森林”和“树木”关系,是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
类和分子,与集合体和个体,是两种不同的关系。这种不同点在于:类的性质必然地属于组成类的每个分子,而集合体的性质不必然属于组成集合体的每个个体。例如,人具有的性质张三必然具有,但森林具有的性质树木不一定具有。
表达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表达类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也称为类概念。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日常思维中,同一个概念,可以在集合的意义上使用,也可以在非集合的意义,即类的意义上使用。换句话说,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这就容易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思考]
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
分析:
在上述推理中,第一个前提中的“人”,是集合概念,第二个前提中的“人”是类概念。该推理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思考]
以下划横线的概念,是在集合意义上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A.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B. 森林在全球陆地的覆盖率,已由上世纪初的19%下降到本世纪初的11%。
C. 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D.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答:A项中的“森林”是类概念。因为“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这种性质属于每一块森林。
B项中的“森林”是集合概念。因为所提及的覆盖率只为全球森林的整体具有。
C项中的“公民”是类概念。因为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D项中的“教师”是集合概念。因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的整体评价,并不一定是对每个教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