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1:49:17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重点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运用联系和系统原理的有关内容,分析说明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考点背景透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又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为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了专门讲话,最近的“十一五”规划又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大的专题提出,2006年10月初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会议的主题,可见这个问题很重要。
2005年考研政治真题只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材料分析题出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2006年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点等角度作了考查,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为会议的主体探讨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这个知识点,考生还要特别重视。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联系与系统
1.联系与系统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2.系统的含义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含义有两点:一是系统的整体性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组成要素之中,但又不是个孤立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二是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要受整体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结构性,及系统诸要素的结合方式,系统的功能和属性既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要素的结合方式。
(3)层次性,及系统的结构的一次隶属关系,不同层次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运动规律也完全不同。
(4)开放性,即系统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4.联系和系统的现实意义
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发挥整体的作用。
相关材料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要求及重点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4.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六大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部署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近期的“五项重点工作”):①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②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③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④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⑤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考研数学一模拟试题(3)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十二:两个“工业化道路”
2007考研政治必背题十一: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现实意义
澳大利亚华人论坛
考好网
日本华人论坛
华人移民留学论坛
英国华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