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考前10小时金题预测(九)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12:02:41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题目:
运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本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分析的时候应把握好基本理论,并注意分析的层次。
相关材料: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
1.任何社会的特征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都是它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制度是基础,政治制度是保证,文化、意识形态是精神支柱。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精神文明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整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本质所决定的。没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更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之一。
2.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贡献各自的聪明才智,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不断前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种精神,没有高尚的精神,就不可能发展和富强起来。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教育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和创造能力,形成一股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对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建设通过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动荡不安,什么改革开放,什么经济建设,统统搞不好。创造安定团结的局面,既要靠法制,也要发挥精神文明的作用。加强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可以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在全体人民中树立起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从而抵制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现代化建设健康地发展。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按照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第五,今天在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更显得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竞争、技术竞争、智力竞争、人才竞争。而经济技术的竞争,直接与文化建设有关,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科学文化教育落后,在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综合国力就不如人家。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指导思想规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2.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我们进行的文化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文化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建设。
3.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教育科学文化(简称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4.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无论从我们党所肩负的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任看,还是从当前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不能适应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的需要来看,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都是十分必要的。
爱国主义是团结和鼓舞亿万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争取人民民主和自由,争取国家繁荣和发展的一面伟大旗帜。爱国主义是凝聚全国各民族的力量,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要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面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和为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服务出发,这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应该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割断历史。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财富,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否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不能离开世界文化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这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样,也应实行对外开放,批判地吸收一切外国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化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表现为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人的全面素质提高来实现的,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目的就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全面”。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在全民族范围内的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使全民族范围内的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
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与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创造密不可分的。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就越能够得到改善,就越能够推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越得到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