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同等学历考试辅导经济学综合之九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5 09:02: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6、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1)充满活力的微观基础。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既要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保持控制力,又要放活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于那些国家需继续保持控制力的国有企业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本制的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总和而成的有机整体,大体上可以分为一般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以及形成平等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条件。市场体系又是市场主体活动的空间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要前提条件。
(3)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应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国民经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及时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作用的结果,会增大社会成员自下而上和生活的风险。社会保障体系犹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减寺器和稳定器,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7、试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和特征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苏联东欧的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异不是市场化的方式或方法问题,而是改革的性质和目标的问题。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宪法制度对于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了改革的内容。宪法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制定规则的规则,它规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规则,以及国家政体的性质、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和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宪法制度不同,具体的制度安排就会产生显著的差异。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是:它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政治制度上坚持GCD的领导。
第二,宪法制度的变化决定了改革的方式。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对原有的宪法制度没有采取推倒重建的“革命”性做法,而是在原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边际性调整,逐步修改原有宪法制度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涵义。
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即改革的推动者与组织者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列构成的,权力中心根据下级包括企业传递上来的改革需求形成改革方案,然后通过各级党政系统贯彻实施;二是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他单位推广试点经验,以便在改革的不要逆转与改革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