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三历史模拟题二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2:24 22:03:26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2006年高三历史模拟题二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
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常常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据此回答以下2题。
1.“以华治华”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傀儡政权。外国在中国的傀儡政权最早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入广州,扶植建立以柏贵为首的第一个傀儡政权。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事。
2.“以华治华”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扶植代理人,帮助其代理人镇压人民革命。列强正式实施这种策略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 B.镇压义和团运动后不久
C.辛亥革命爆发后 D.大革命兴起后
2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扶植代理人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同现在我国接受资本主义国家贷款,最根本的不同是
A.贷款的利息不同 B.贷款的方式不同
C.贷款的前提条件不同 D.贷款的意图不同
3. 学生必须清楚现在我国引进外资是在坚持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进行的,而清政府借的外债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不平等的。
4.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C.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D.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6.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在同一背景下掀起的两次救亡运动。他们没有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两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不同 B.两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不同
c.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D.两者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7.“革命之举,必假借了暴民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 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是哪一派的言论?
A.维新派 B.顽固派 c.保皇派 D.革命派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意义主要在于
A.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局面的形成
B.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创建了中共第一支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回答以下2题。
9.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10.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渠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